和赵尚书无辩诗 其四
词人工为文,瀑瀑如飞泉。
辩士说利害,燄燄火始然。
浮华不经实,胡取三百廛。
吾生信拙尔,道胜还诸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瀑布般的才华、火焰般的能力,看似华丽,但实际上并不能持久,如同一场烟花,瞬间消失。那些追求浮华的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利益,但长久来看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相反,对于那些相信自身智慧的人来说,他们坚信只有真理才是永恒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他们将得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去完善
释义
和:作诗相答之意。
赵尚书:姓赵的尚书,此处未指明具体人物。
工:擅长。
为文:写文章。
瀑瀑:形容水流源源不断的样子。
辩士:善辩之人。
说利害:谈论利弊得失。
燄燄:火焰燃烧的样子。
火始然:火焰刚开始燃烧。
浮华:虚有其表的事物。
经实:经过时间检验的事实。
胡取三百廛:化用《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表示别人的意见可能有可取之处。
吾生信拙尔:表示自己生性愚钝。
道胜还诸天:遵循道德规范,不去追求功名利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文人墨客与辩论者之间对比的诗词。诗人以“瀑瀑如飞泉”形容文人的才华横溢,而“辩士说利害,燄燄火始然”则描绘了辩论者的雄辩与激情。然而,诗人认为这种表面的华丽并不能代替实质的内容,因此,他认为那些只注重表面现象的人就像“胡取三百廛”的浅薄之徒。
同时,诗人用“吾生信拙尔,道胜还诸天”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即宁愿坚守自己的信念,也不追求浮华虚名,因为他坚信真正的道理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文人墨客与辩论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赵尚书无辩诗 其四》是南宋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民族矛盾尖锐。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吴泳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朝官,但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谪到地方。但他始终坚守道义,关心国家兴亡,同情百姓疾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创作了许多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和赵尚书无辩诗 其四》中,吴泳通过对“狐狸”、“蝗螟”等害虫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能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他用“黑裘蒙垢”、“苍鹰搏鸠”等比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了南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