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声甘州·又一番

标题包含
八声甘州·又一番
又一番、沪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番思量,我看到这沪水的源头竟然出自牂牁之地。江河的声音如同巨兽在嘶吼。正南方的人们翘首以盼,期望能看到那些以权威示人的使者。他们犹如镇抚波涛的守护者,给人带来安定与平和。似乎还没看到他们的身影,就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威严。这些使者们就如唐代的名将李泌和李牧,拥有着廉颇那样的勇猛和智慧。 然而回过头看向北方边境,我却觉得人们就像是一起乘坐渡船的同伴们,没有浆,只能依靠默契和合作来共同渡过难关。尽管他们已经尽力维系这种默契,但仍然无法抵挡所有的困难。我明白你的忠诚和热情,以及你那激昂的心情,无论何时何地,你总是豪爽地饮酒高歌。但对于那些站在关口的人来说,难道他们就应当袖手旁观吗?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去赴一场长江边的盛宴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声甘州:词牌名,出自唐代教坊曲。 2. 又一番、沪水出牂牁:沪水,指黄浦江;牂牁,古县名,位于今中国贵州西南部。这里比喻上海的地位重要。 3. 江声汹鸣鼍:江声,江水的声音;汹鸣,形容江水汹涌;鼍,鳄鱼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汹涌的声音。 4. 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南人,南方的人;虎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弹压,控制,抑制;鲸波,巨浪。这句意思是南方的人们争相观看朝廷使者的到来,希望借此控制住汹涌的波涛。 5.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元戎,主帅;羽葆,古代贵族出行时用作仪仗的一种华盖;冲和,平和,稳定。这句意思是还未看到主帅的仪仗,民众的情绪已经变得平和稳定。 6.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禁中,皇宫之内;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这句意思是不需要从皇宫之中选拔将领,民间已经有了像李牧和廉颇这样的优秀将领。 7.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却顾,回头看;边陲,边疆;乘航共济,同舟共济的变用,意指共同度过困难;亡楫中河,失去船桨的中流。这句意思是回头看向北方的边疆,就像在河中失去船桨时大家一起同舟共济一样。 8.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纵缆,放开缆绳;襦尾,上衣的下摆;不牢,不稳定。这句意思是尽管放开缆绳让船只随波逐流,但船只仍然无法保持稳定。 9.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明公,对别人的尊称;一襟,全部;忠愤,忠诚而激愤的心情;誓江,在江边发誓;无日不酣歌,每天都尽情歌唱。这句意思是想到您这位尊贵的官员,心中充满了忠诚与激愤,每天都在江边发誓要为国家尽忠。 10.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当津者,正在渡口的人;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这里表示无所作为;长宴,长时间的宴会;江沱,江边。这句意思是正在渡口的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应该行动起来,长期努力,就像在江边举行宴会那样,共同为国家做出贡献。
去完善
赏析
《八声甘州·又一番》以长江沿岸的渔民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词人在词中描绘了“沪水出牂牁”的场景,江声汹涌,象征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以南人为比喻,表达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希望与期待。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巧妙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又一番》是南宋词人吴泳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公元1189年至1209年之间。在这期间,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偏安一隅,民生疾苦,外患严重。 吴泳,字叔永,号东园居士,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他才华横溢,曾任翰林学士、起居舍人等官职。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 在南宋末年,中原失陷,金兵南下,战乱频繁。吴泳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的词风沉郁悲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这首《八声甘州·又一番》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