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口放舟至道林院偶题
晓起乘舟江上凉,昼携蕲竹卧僧房。
隠雷骤作分龙雨,限我潇潇幽梦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拂晓时分乘坐小舟泛于江面微风中,白天携带蕲竹草(可驱蚊虫)在僧房中休憩。突然的隐雷响起,好似神龙之泪降落人间,限我于这潇潇之中,幽梦越发绵长。
去完善
释义
1. "晓起乘舟江上凉":晓,指早晨;起,起床;乘舟,泛舟水上;江上凉,指江上的凉爽感觉。
2. "昼携蕲竹卧僧房":昼,白天;携,携带;蕲竹,一种竹子;卧僧房,在僧房中休息。
3. "隠雷骤作分龙雨":隠雷,隐约的雷声;骤作,突然发生;分龙雨,古代神话传说中,五月五日端午节时,龙王会降雨分界其子,故有"分龙雨"之说。
4. "限我潇潇幽梦长":限,限制,这里指梦境的限制;潇潇,形容雨声;幽梦长,指深沉悠长的梦境。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晓起乘舟江上凉”开篇,描绘了清晨乘舟游览江景的情景。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出游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传达了江面的清凉感觉,令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紧接着,诗人用“昼携蕲竹卧僧房”描述了自己白天在寺庙僧房的休憩时光。这里,诗人携带的蕲竹具有寓意,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对禅意的追求。诗人选择在僧房休息,表现出他向往宁静、与世无争的心境。
接下来的诗句“隐雷骤作分龙雨,限我潇潇幽梦长”,诗人以富有动感的笔触,将雷雨景象与自己的梦境紧密相连。在诗人的笔下,龙雨的到来仿佛为他的幽梦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限我潇潇幽梦长”则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造口放舟至道林院偶题》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
在这一时期,赵蕃的生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他刚刚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被任命为奉新县知县。然而,他在任期内因坚持原则而受到权臣的排挤,最终被贬谪到建州(今福建建瓯)。在这段时间里,赵蕃的心境颇为复杂,既有对朝廷腐败的不满,也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与此同时,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入侵,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蕃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旅途所见,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