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那有着优雅氛围的地方,周围已沉寂了数千年。园林中的风景富有古风,池塘和亭台周围的松树与槚树似乎在分享春天的气息。
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位才子正酝酿着赋诗的美句,而月亮如同一位聆听琴声的佳丽。然而,此时的寂静只听到黄莺在歌唱,却不见当年的风采,只能独自感慨游子之心的无奈。
去完善
释义
1. 相如琴台:指汉代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
2. 雍容地:形容美好的地方。
3. 四邻:指周围的邻居或环境。
4. 园院:花园或院子。
5. 风烟:指风和烟,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古老。
6. 池台:水池和高台。
7. 松槚:松树和槚树,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8. 作赋客:指善于写作辞赋的人。
9. 听琴人:指欣赏音乐的人。
10. 啼莺:指鸟叫声。
11.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相如琴台的景象和氛围。诗人通过描写琴台的古老、风烟的弥漫、松树和槚树的生机盎然,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同时,通过“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的描述,传达出琴台的神秘和高雅。
接下来的诗句“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则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寓意着琴台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崇敬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最后两句“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则表达了诗人对游子的同情和理解。在这样美丽的琴台周围,虽然有欢快的鸟叫声,但对于孤独的游子来说,也只能感受到寂寞和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如琴台》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所创作的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西汉时期才子司马相如的才情横溢,以及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诗中将琴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巧妙地呈现了历史事件。下面我来为您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里,正值初唐时期。卢照邻是一位备受关注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以其激昂澎湃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洞见而闻名。在这段时间里,卢照邻的生活经历丰富,通过与其他文人的交往,以及对历史的研读,他对司马相如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初唐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卢照邻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揭示了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综上所述,《相如琴台》是卢照邻在初唐时期,通过对司马相如才华及其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敬仰,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创作背景下完成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