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澄清规於万里,照离思於千行。
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洞庭湖的水波涌起,大雁飞翔,秋风萧瑟,原野苍茫。
浮云翻滚,月亮明亮,照亮了夜空。
荆门在南方,赵国在北方,碣石和潇湘两地分别位于东西。
清澈的月光照耀着千里之外,照亮了离别的思绪万千。
在西方的房屋中,折枝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北方的厅堂里,菱花镜环绕四周。
高楼上的思念之人,还有那驾驶轻车出行的君王。
蔡文姬远离故土,她的孩子也漂泊在他乡。
看到那位着如同白绢的胡鞍,我便知道汉剑是多么锋利如霜。
试着登上高处远望,无人能不为这样的景色而感慨万千。
去完善
释义
1. 洞庭波起:指湖面波光粼粼。
2. 鸿雁翔:指大雁飞翔。
3. 瑟瑟:形容风声。
4. 野苍苍:指原野苍茫。
5. 卷霭:指云雾翻卷。
6. 流光:指月光如水般流动。
7. 荆南:古荆州地区,位于长江中游。
8. 赵北:古代赵国地区,位于今河北一带。
9.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10. 潇湘:潇水和湘水,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
11. 澄清规:澄清规矩,形容明月的光芒照亮四方。
12. 离思:离别时的思绪。
13. 千行:形容眼泪之多。
14. 横桂枝:指诗人在西边庭院中弹奏琴曲。
15. 绕菱花:指诗人在家中弹奏琴曲。
16. 高楼思妇: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17. 飞盖君王:指君王驾车出游。
18. 文姬:即蔡文姬,东汉著名才女,因战乱流落至匈奴。
19. 侍子:指被派遣去照顾别人的孩子的人。
20. 胡鞍:指胡人的马鞍。
21. 汉剑:汉朝时期的剑。
22. 似练:像丝绸一样平滑。
23. 如霜:像霜一样洁白。
24. 登高:登上高处。
25. 极目:尽力远望。
26. 变:改变心情。
27. 回肠:形容心情激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洞庭湖畔的景致为开篇,描绘了宽阔的水域、飞翔的大雁和风起云涌的壮美景色。接着,诗人将视野延伸至远方,通过“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等词语,展现了辽阔的地域空间。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选取了登高远眺、月光映照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既表达了人间的离愁别绪,又暗示了思绪在时空中的无尽延伸。
与此同时,诗歌还穿插了各种人物形象,诸如高楼之上的思妇和飞盖而行的君王,以及远在他乡的文姬和侍子。这些形象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诉求,共同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然而,在这般复杂的情境中,诗人却发现了化解忧伤的方法——尝试登高而极目,使人心胸开阔,忘却烦恼。这一场景象征着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也是诗人寄予人生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照邻的《琴曲歌辞·明月引》是初唐时期的一首著名诗作。此诗约创作于公元675年左右,当时诗人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逐渐从动荡走向稳定,文化繁荣,政治开明。
卢照邻身处盛世,却由于一场重病而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困苦。然而正是这种逆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反映现实,充满哲理思考。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又有对生活困苦的无奈感慨,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琴曲歌辞·明月引》中,卢照邻以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表达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