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留彻,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朝着涔阳流淌,清澈见底映照着月光。
明镜般的江面倒映着圆润的月影,如珍珠般熠熠生辉;而满弦的弓弩则仿佛一道长长的箭波。
沈钩的倒影在湖面摇曳,如同玉兔的倩影;水面上的桂树微微晃动,散发着丹桂的芬芳。
这美丽的夜色里,相思之情愈发强烈;无论相隔千里之遥,心念所至共享一片月光。
去完善
释义
1. 江水:指长江水。
2. 涔阳:古代楚国的一个地方,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3. 澄澄:清澈明亮的样子。
4. 写月光:映照着月光。
5. 镜圆珠留彻:比喻月亮如同镜子般圆润,倒映在水中的珠子清晰可见。
6. 弦满箭波长:形容弓箭射出的箭矢,其轨迹犹如月光洒满江面。
7. 沈钩:水中倒影的钩,这里代指月亮。
8. 摇兔影:月亮的影像晃动,如同兔子在跳跃。
9. 浮桂:桂花飘浮在空中。
10. 丹芳:红色的芬芳,这里代指桂花香气。
11. 延照:延伸照射,这里指月光照亮了远方。
12. 相思夕:表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13. 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中月夜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描写,将月亮的倒影映照在水中,巧妙地传达出夜晚宁静的氛围。"澄澄写月光"一句以江水为背景,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明亮的月光下,江水清澈如镜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沈钩摇兔影"这一生动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月亮的神秘与变幻莫测。全诗以月色、水面、江流、星河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中望月》是初唐著名文人卢照邻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50年左右。卢照邻生活在贞观至武周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蓬勃发展,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卢照邻曾任邓王府典签,后受牵连入狱,出狱后身染重病,在江南生活期间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江中望月》正是其中一首。在这首诗中,卢照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中的明月和波光粼粼的江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江中望月》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诗篇,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示了初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