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狱中学骚体

标题包含
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5年-约690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个秋天的夜晚是多么无情啊,明亮的月光漫长而悠远。 屋子的门窗显得深远幽静,带着霜气的忧愁使人倍感压抑。 看着银河逐渐西下,听着大雁往南飞翔的声音。 山上长着桂花树,散发着芬芳的香气,我思念着你,但你却未曾回应。 忧虑堆积成了山,欢乐却与我渐行渐远。 风吹过,草木摇曳,绿叶凋零,白云飘荡。 一步距离千里,却无法听到你的声音,思念着你的心渐渐黯淡。 树林已经垂暮,鸟儿群起而归,层层门户紧闭,道路稀少。 万物都有寄托的地方,只有我还独自留在原地,无法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夫何:表示疑问,为什么。 2. 皎皛(jiǎo xiǎo):明亮。 3. 悠悠:长久。 4. 圜(yuán)户:指监狱的门。 5. 杳(yǎo):深远。 6. 幽邃(suì):深幽。 7. 披:承受。 8. 严霜:严寒的霜。 9. 河汉:银河。 10. 西落:向西方落下。 11. 闻:听到。 12. 南翔:向南飞翔。 13. 山有桂:指山上生长的桂花。 14. 将:陪同。 15. 欢与欢兮两忘:欢乐的事情和欢乐的心情都被忘记。 16. 袅袅(niǎo niǎo):形容风声轻柔。 17. 纷纷:繁多杂乱。 18. 凋落:枯萎凋零。 19. 吹白云:风吹动着白云。 20. 咫尺千里:形容距离虽近但难以相见。 21. 思公子:思念远方的君子。 22. 日将曛(xūn):太阳即将落山。 23. 鸟群飞:鸟儿成群地飞起。 24. 重门:多道门。 25. 掩:关闭。 26. 人径稀:行人稀少。 27. 万族:万物。 28. 有所托:有所寄托。 29. 蹇(jiǎn):艰难。 30. 淹留:停留太久。 31. 不归:指没有回家。
去完善
赏析
《狱中学骚体》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在牢狱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忧虑、思念和孤独之情。 首联“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诗人以感慨的语气描绘了秋天的寂静和漫长,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命运的无奈。 颔联“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描述了牢狱环境的幽静和寒冷,表现了诗人的忧愁和痛苦。 颈联“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通过观察天河落下、鸿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写山间桂树飘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得不到回应的失望。 尾联“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感叹众生皆有寄托,唯独自己身处困境无法解脱。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卢照邻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品质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狱中学骚体》是初唐著名文学家卢照邻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75年左右。在这一年份里,卢照邻因受到政治迫害被投入狱中。在这困顿的时期,他痛苦地反思着自己的命运以及时代的悲哀。 卢照邻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以诗才名动天下。然而时运不济,他在朝堂上并不得意,多次遭到贬谪。尤其在进入监狱后,他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屈原的《离骚》为基础,抒发自己对人生和时代的深深感慨。 与此同时,当时的唐朝社会正处于从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时期,政治气氛相对宽松,文化艺术逐渐繁荣。卢照邻作为一个敏感的文人,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他的诗篇中不仅表现出自己的个人遭遇,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