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卧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隐居于谷壑,无惧生死高歌行。
红颜衰老豪情逝,昔日挚友渐疏远。
涧户无人踪迹断,山中窗旁听鸟语。
春光依附岩石生,寒冷光华滑落平。
雪停时松树遮暗,云散处显露道路明亮。
夜晚与饥饿的松鼠共眠,清晨跟随驯养的雉鸡同行。
渡过溪水回忆故地,寻找洞穴未知名称。
阅读紫色书籍成日常,炼丹之术数年方成。
击钟唤醒天地间,焚香驱散土地精。
若遇到那仙人鹤,定可悠然飞向太清之境。
去完善
释义
1. 羁卧:被囚禁而卧。
2. 卧壑:在山谷中休息。
3. 迷时代:迷失了时间。
4. 行歌:边走边唱歌。
5. 任死生:任凭生死。
6. 红颜:指年轻漂亮的女子。
7. 意气尽:意志消沉。
8. 白璧:比喻珍贵的物品。
9. 故交:老朋友。
10. 轻:轻视。
11. 涧户:山涧中的房子。
12. 无人迹:没有人烟。
13. 山窗:山间的窗户。
14. 鸟声:鸟儿的声音。
15. 春色:春天的景色。
16. 缘岩上:沿着岩石生长。
17. 寒光:寒冷的月光。
18. 溜平:平滑的溪流。
19. 雪尽:雪化尽。
20. 松帷:松树做成的窗帘。
21. 暗:暗淡无光。
22. 石路:石头铺成的小路。
23. 明:明亮。
24. 饥鼯:饥饿的鼯鼠。
25. 朝随:早上跟随。
26. 驯雉:驯化的野鸡。
27. 行:行走。
28. 溪:小溪。
29. 忆处:回忆的地方。
30. 寻洞:寻找洞穴。
31. 紫书:道家经典书籍。
32. 常日:每天都。
33. 丹药:炼制的药物。
34. 几年:多年的意思。
35. 扣钟:敲击钟声。
36. 鸣天鼓: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37. 烧香:焚烧香火。
38. 厌地精:祈求土地神灵保佑。
39. 倘遇:如果遇见。
40. 浮丘鹤:仙人的坐骑。
41. 飘飖:飘荡不定。
42. 凌太清:升入天空仙境。
去完善
赏析
《羁卧山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幽寂山谷之中,与自然界亲近无间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现了他与世隔绝、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追求长生不老、修炼身心的道家信仰。
首联“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表达出诗人身在山谷,忘却尘世纷扰,自由歌唱的意境。颔联“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传达出诗人对世俗名声和友谊的不屑一顾,显示出他追求超脱尘世的决心。
接下来的三联分别描绘了山谷中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其中,“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展示出山谷的宁静,而“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在此生活孤独,但并不寂寞,因为大自然的美景和动物的陪伴使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尾联“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表达了诗人希望能遇到仙人,带领自己脱离尘世,进入仙境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幽寂山谷之中,与自然界亲近无间的情景,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羁卧山中》是初唐著名文学家卢照邻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59年左右。在卢照邻的人生历程中,他曾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官至詹事府典簿,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后,他的仕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奈辞官回乡。这一时期他备受病痛折磨,生活困苦,加之亲眼目睹了国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因此,这首《羁卧山中》正是卢照邻在这一特殊人生阶段的思想情感寄托。
此时正值唐高宗在位,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地方藩镇割据日益严重,民众疾苦逐渐加剧。卢照邻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国家兴亡、民生多艰的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照邻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社会的现实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强烈现实关怀和人文情怀的《羁卧山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