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吟
宇宙在乎手,万物在乎身。
緜緜而若存,用之岂有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宇宙吟》是宋朝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宇宙:指的是整个宇宙,即所有时间和空间的集合。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乎:助词,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状态。
3. 手:比喻,表示诗人运用智慧和知识去理解和掌控宇宙。
4. 万物: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文社会等。
5. 身:比喻,表示诗人将万物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体现了他的整体观念。
6. 緜緜: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
7. 若存:好像存在,实际上并非具体存在的事物,表现了对自然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的认识。
8. 用之:运用智慧和理解来观察和控制宇宙万物。
9. 岂有勤:意思是哪里需要勤劳和努力。这里的“勤”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劳动或努力。整句话意味着理解并掌控宇宙万物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宇宙在乎手,万物在乎身”开篇,展现出其豪放、磅礴的胸襟和宇宙观。他视自己为宇宙的一部分,将浩瀚的宇宙掌握于手掌之间,同样地,万物也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这种极其主观的观念,既体现出诗人的宏大气魄,也表现出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接着,他以“緜緜而若存,用之岂有勤”收尾,呈现出一种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生活态度。虽然宇宙万物好像如丝般连续不断地存在,但诗人却主张,只要顺应自然,就能够毫不费力地运用这一切资源。这样的思想,既有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又有道家顺应自然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宇宙吟》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1011-1077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他人生的后半段,即公元1050年至1077年间。这个时期,邵雍在学术研究和个人生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在洛阳成立了“伊川书院”,与张载、程颢、程颐等学者交流切磋,共同推动了北宋理学的发展。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阶层得到壮大,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佛教和道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邵雍作为当时的知名学者,深受这些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