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寄君时弟 其一
朝雾苍茫暮雨低,恰如梅子欲黄时。
三分半是行人泪,莫怪行人鬓已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朝霞迷蒙,暮雨绵绵,正如梅子将熟之时。这多半是行人的眼泪,别怪他们早生华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茫:指模糊不清,看不清楚的样子。
2. 莫怪:不要责怪。
3. 鬓已丝:形容头发变白,这里指年纪已大。
去完善
赏析
彭汝砺的《雨寄君时弟 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对雨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在诗歌的第一句“朝雾苍茫暮雨低”中,诗人以苍茫的朝雾和低垂的暮雨为引,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弟弟的牵挂。接下来的一句“恰如梅子欲黄时”则通过描述梅子的成熟,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诗歌的后两句“三分半是行人泪,莫怪行人鬓已丝”则是诗人的主要抒情部分。诗人以三分半的泪水来形容行人的悲伤,以此来表达对弟弟的担忧。同时,诗人还提醒读者不要责怪行人为生活所累而两鬓苍苍,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人们总是在奔波劳碌中成长和变老。
整首诗歌以阴雨天气为背景,通过描绘梅子的成熟和行人的眼泪,表达出诗人对弟弟的深切关爱和思念之情。诗人用词精炼,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寄君时弟 其一》是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76年左右,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和朝廷矛盾依然尖锐。
在创作这首诗时,彭汝砺正值人生低谷。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进入官场。然而,他在官场上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他的正直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备受排挤。
在这个时期,彭汝砺的生活困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反对腐败,主张改革。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雨寄君时弟 其一》就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