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云间。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粘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著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 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 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锽。 春梦未成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 碧玉衣裳白玉人,翠眉红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年-968年),字孟文,号葆光子,唐末五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孙光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旁小风蓼味,天地间一幅江山图,江上烟波中一只孤帆闪现。 我目送南飞的雁消失在天际,思绪随着流水飘渺无踪,想起潇湘山水间的碧绿波浪和兰花红花。 桃花杏花香溢窗帘,谢家庭院的花门设计精致,画梁上的燕子呢喃归来。 她在绣阁里墙上题诗,清晨醒来醉意稍消,仿佛仍在梦中。 花朵渐渐凋零,承受不住疾风,帘幕低垂,晚堂空空荡荡,花瓣飘落台阶,环绕苔藓,舞动着忧愁。 她脸上有半干的脂粉,薰笼里的余香仍温暖如昔,她的心却无法与他人分享。 她看着镜子默默流泪,半天才打起精神梳头,春雨洒落在庭院,湿了她的春愁。 杨柳只知道离别伤感,杏花应该懂得害羞,泪水沾满灵魂,离别的忧伤缠绕心头。 她披着拖地的长裙缓缓走来,从稀疏的晚帘看出去,一切如此分明,但此刻却悔恨曾经的懵懂无知。 蜡烛已燃尽,仅剩微弱的光,又听到弦乐之声,更是愁绪满怀,杳无音讯令人黯然神伤。 她刚刚洗完头发,在春风暖阳下晾干,湿润的云朵还没有梳理干净。 她的翠袖半遮酥胸,金钗快要滑落在肩膀,此刻的模样令人爱怜。 风吹过,绣帘内的香气四溢,团窠金凤在裙裾翩翩起舞,花落微雨,倍感哀愁。 从哪里来的狂热?只是推说是宿酒未醒,让人无法不心生猜忌。 她用银筝轻轻弹奏,断了的丝线挂在画楼西侧,花儿带着午后的阳光在墙角啼哭。 竹笋刚刚冒出,新桃树的枝条落满红花,她实在无法忍受整日待在深闺之中。 她戴着黑色帽子,拖着佩鱼,悄悄走过寂静的街道,探访那神仙居住的地方,墙那边传来初次敲门的声音。 她会在见到客人时微微收敛,得到他人的怜爱时表现得有些陌生,低头羞涩地询问墙边的文字。 风摇动着满园芳菲,帘幕慵懒地卷起,日光慢慢变长,她躺在床上,鬓发披散,枕头咚咚作响。 春日的梦境还未完成就感到孤独,佳期难以相会,信也渺茫,她的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忧虑。 穿着玉色衣裳的她,眼角含泪,眉头紧皱,面颊晕红。
去完善
释义
《浣溪沙》孙光宪: 1. 蓼岸风多橘柚香:蓼,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橘柚,柑橘类水果。 2. 江边一望楚天长:楚天长,长江沿岸的辽阔天空。 3. 片帆烟际闪孤光:片帆,单独的一艘船;烟际,水面上雾气弥漫的地方。 4. 目送征鸿飞杳杳:征鸿,迁徙的鸿雁;杳杳,遥远看不见的样子。 5. 思随流水去茫茫:表示思绪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 6. 兰红波碧忆潇湘:兰红波碧,指色彩鲜艳的水景;潇湘,湖南省一带。 7. 桃杏风香帘幕闲:桃杏风香,桃花、杏花开放时的香气;帘幕闲,形容家中环境静谧。 8. 谢家门户约花关:谢家门庭,比喻富贵人家;花关,花园的门禁。 9. 画梁幽语燕初还:画梁,彩绘的屋梁;幽语,燕子喃喃细语的声音;燕初还,春天燕子归来。 10. 绣阁数行题了壁:绣阁,华丽的房间;题了壁,在墙壁上题诗。 11. 晓屏一枕酒醒山:晓屏,清晨的屏风;酒醒山,酒醒之后看到远处的山峰。 12. 花渐凋疏不耐风:花朵逐渐凋零,难以抵挡风吹。 13. 画帘垂地晚堂空:画帘低垂,夜晚的厅堂显得空旷。 14. 堕阶萦藓舞愁红:堕阶,台阶上的落花;萦藓,苔藓蔓延;愁红,红花凋零的景象。 15. 腻粉半粘金靥子:腻粉,化妆用的脂粉;金靥子,金色的面颊装饰。 16. 残香犹暖绣熏笼:熏笼,用于熏香的笼子。 17. 蕙心无处与人同:蕙心,美好的心思;与人同,与别人相同或相似。 18. 揽镜无言泪欲流:揽镜,手持镜子;泪欲流,泪水即将流淌。 19. 凝情半日懒梳头:凝情,专注的感情;懒梳头,不愿梳理头发。 20. 杨柳只知伤怨别:杨柳,柳树;伤怨别,因离别而悲伤。 21. 杏花应信损娇羞:杏花,一种花卉;损娇羞,损害了娇羞的美态。 22. 泪沾魂断轸离忧:泪沾,泪水沾染;魂断,灵魂消散;轸离忧,悲痛的分离。 23. 半踏长裾宛约行:半踏长裾,走路姿态优雅;宛约行,缓缓行走。 24. 晚帘疏处见分明:晚帘疏,傍晚时窗帘稀疏;见分明,看清事物真相。 25. 早是销魂残烛影:早是,已经是;销魂,极度悲伤;残烛影,蜡烛将要熄灭的影子。 26. 更愁闻著品弦声:品弦声,弹奏乐器的声音;闻著,听到这些声音。 27. 杳无消息若为情:杳无消息,没有音信;若为情,情感如何承受。 28. 兰沐初休曲槛前:兰沐,用兰花制成的沐浴用品;初休,刚刚休息。 29. 暖风迟日洗头天:迟日,春日;洗头天,洗头发的日子。 30. 湿云新敛未梳蝉:湿云,湿润的云朵;新敛,刚刚聚集;未梳蝉,没有梳理头发。 31. 翠袂半将遮粉臆:翠袂,绿色的衣袖;粉臆,粉嫩的心扉。 32. 宝钗长欲坠香肩:宝钗,金属制作的首饰;长欲坠,似乎要滑落。 33. 风递残香出绣帘:风递,风吹送;残香,残留的香气。 34. 团窠金凤舞襜襜:团窠,圆圈图案;金凤,凤凰图案;舞襜襜,翩翩起舞。 35. 落花微雨恨相兼:落花,花瓣掉落;微雨,小雨;恨相兼,痛苦与遗憾交织在一起。 36. 何处去来狂太甚:去来,来来去去;狂太甚,过于放纵。 37. 空推宿酒睡无厌:宿酒,隔夜的酒;睡无厌,过度贪睡。 38. 争教人不别猜嫌:争教,让人;别猜嫌,产生误会。 39. 轻打银筝坠燕泥:银筝,古筝;坠燕泥,掉落燕子的泥巢。 40. 断丝高罥画楼西:断丝,断裂的琴弦;高罥,悬挂在空中;画楼西,西边的小楼。 41. 花冠闲上午墙啼:花冠,花朵;闲上,悠闲地登上;午墙,中午的围墙。 42. 粉箨半开新竹径:粉箨,竹笋的外壳;新竹径,新的竹林小径。 43. 红苞尽落旧桃蹊:红苞,红色的花蕾;尽落,全部掉落;旧桃蹊,曾经的桃树小径。 44. 乌帽斜欹倒佩鱼:乌帽,黑色的帽子;斜欹,倾斜;倒佩鱼,颠倒佩戴的鱼符。 45. 静街偷步访仙居:静街,安静的街道;偷步,偷偷地走;访仙居,拜访神仙居住的仙境。 46. 隔墙应认打门初:隔墙,隔壁的墙;应认,应该认识;打门初,第一次敲门。 47. 将见客时微掩敛:将见,即将见到;微掩敛,稍微收敛。 48. 得人怜处且生疏:得人怜,得到别人的喜爱;且生疏,暂时保持陌生。 49. 鬓云垂枕响微锽:鬓云,鬓发如云;垂枕,放在枕头边;响微锽,发出微弱的声音。 50. 春梦未成愁寂寂:春梦未成,春天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愁寂寂,忧愁而孤独。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的创作风格独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爱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在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面是每首词的赏析: 1. 蓼岸风风的景色描绘,展现了楚天的辽阔景象。片帆烟际闪孤光的画面,传递了一种孤独而坚韧的生命力。 2. 桃花盛开的季节,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谢家的门户、画梁上的燕子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 3. 首句写花枝稀疏,暗示时间的流逝。画帘低垂,晚堂空旷,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哀愁氛围。 4. 主要通过对妆奁、熏炉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女子内心的忧郁和对爱情的渴望。 5. 描述了女子在春天雨季中的感伤情绪。杨柳、杏花的象征意义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6. 首句婉约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晚帘疏处的画面则带有几分朦胧的美感。结尾两句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之情。 7. 诗句中弥漫著浓厚的哀愁气氛。首句以蜡烛的影像象征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而后两句则以弦声勾起无尽的思念之情。 8. 通过对女子沐浴后清新脱俗的形象描绘,展示了她的娇柔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天气和环境因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 9. 春风吹过,花香四溢,诗人捕捉到这一瞬间的美好。飞舞的金凤图案和落花的意象共同构造了浪漫的诗境。 10. 该词以华丽的词藻,表现了一位游手好闲的男子对意中人热烈追求的场景。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发饰、服饰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11. 春日的新竹与旧桃显示出时光的变化,衬托出主人公心中的感慨。结尾一句揭示了主人公不愿整日封闭在家中的心态。 12. 乌帽斜欹的造型描绘出男子的潇洒风度。他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寻找心目中的佳人,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阳光明媚的日子,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主人公在拜访佳人的过程中表现出羞涩和紧张,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14. 春风拂面,芬芳满院,阳光透过帘幕洒在枕头上,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然而,主人公却因佳期的难以实现而感到忧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晚唐五代著名词人孙光宪的一首作品。此词约创作于公元947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动荡不安。此时,孙光宪作为前蜀皇帝王建的儿子王衍的重臣,身处乱世,对未来充满担忧。在词中,他借描绘春光美景和女子之美,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时期,孙光宪深感民间疾苦,又因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而忧心忡忡。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天下太平的渴望。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