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题红犀扇面
记西湖送别,曾共绾,绿杨丝。怅水去云回,佳期杳渺,远梦参差。重来访邻寻里,爱卿卿、不减旧风姿。不着银筝清怨,难题纨扇相思。暗香销尽合欢枝。留在锦囊诗。又越北闽南,秋随雁影,花老莺儿。应缘采春情重,便鉴湖、春色恋微之。扶起晓窗残醉,潮平月落多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次西湖的送别活动中,我们共同挽起了绿色柳条。看着水流去和云彩飘回,心中无限感慨,这次离别的日子仿佛很遥远,只能以梦境为伴。我再次回到这个熟悉的家乡,看到你的风采依然如故,没有丝毫减弱。尽管你现在过得很好,但我也不能忘怀过去的点滴时光。在那些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我只能独自弹奏着古筝,抒发自己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然而这一切都已成过去,那盛开的鲜花已凋谢殆尽,只剩下枝头的花朵孤独的挂在那。我们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在诗篇中,让它永远留存。如今我已远离故乡,置身于北方南方之间,随着秋天的来临,大雁也渐渐南飞。而花的年龄也已老去,连鸟儿也都离开了。
也许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太过深厚,以至于我对这里的美景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在这美丽的鉴湖岸边,我愿与你共享这份春光之美。趁着晨光还未完全消逝,带着几分醉意,我们一起欣赏着这潮水退去后的美景,直到月亮落下,新的一天再次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记": 表示"记得""回忆起"的意思。
2. "西湖": 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3. "共绾绿杨丝": 意思是一起折杨柳枝条。"绾"指用手做缠绕的动作。
4. "水去云回": 描述水流消逝和云朵飘荡的景象,寓意时光流逝,相聚离散。
5. "佳期杳渺": 意指期待中的美好时光难以捉摸,变得渺茫而遥远。
6. "参差": 本意为高低不齐,这里指内心感到的时间空间上的巨大差距。
7. "访邻寻里": 拜访邻里朋友。
8. "卿卿": 对亲密的人的昵称。
9. "银筝": 一种弹拨乐器,形似古筝。
10. "纨扇":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11. "难": 使动用法,让...难。
12. "暗香销尽合欢枝": 意味着芬芳的花朵凋谢。"暗香"指香气慢慢消散。"合欢枝"是合欢花的枝条,象征着美好的时刻。
13. "锦囊诗": 把诗篇收藏在香囊中。
14. "越北闽":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名,越北指南方地区,闽指福建一带。
15. "采春情重": 描绘春天踏青、欣赏美丽景色的喜悦心情。
16. "鉴湖": 浙江省绍兴市的著名景点。
17. "春色恋微之": 借用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故事,暗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
18. "扶起晓窗残醉": 清晨从醉酒状态中醒来。
去完善
赏析
《木兰花慢 题红犀扇面》是元代词人张翥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西湖送别为引子,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上阕通过描写西湖送别的情景,以及水去云回、佳期杳渺的遗憾,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下阕则通过对香囊、银筝、纨扇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词人与红犀扇面的深厚情感。此外,词中还提到了越北闽南、采春情重等典故,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意蕴。结尾两句,借助于扶起晓窗残醉、潮平月落的画面,传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张翥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 题红犀扇面》是元末明初词人张翥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元代末年,此时元朝统治逐渐衰落,民间疾苦日深,乱世之中生灵涂炭,这也是词人在《木兰花慢 题红犀扇面》中透露出的历史背景。
张翥在元代末年,历经沧桑,一生漂泊不定,曾入朝为官,却又因官场险恶而选择隐居山林。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洞察和深沉感慨。在此背景下,他看到民间疾苦,渴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因此在《木兰花慢 题红犀扇面》中以富有哲理的诗句描绘了乱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