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楚中作

标题包含
楚中作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 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 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 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 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讐。 凄凉帝子宅,浩荡祢衡洲。 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 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袤无边的洞庭湖上,矗立着一座黄鹤楼。湖水连通着云梦浦,人们乘船穿越沔阳的水域。广阔的水域蔓延至吴国的土地,孤独的城市与郢丘相接。山水分割了三楚之地,溪流汇入了九江。在这宁静的月光下,战争暂时停歇;然而战国时期的历史却纷争不断。东吴的军士来到赤壁,魏武帝成功占领了荆州。六个朝代凭借地势相互争夺,众英雄因敌对而亡。皇帝的宫殿已变得荒凉,祢衡洲上也仅剩浩荡。千年的沧桑岁月,让这里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如今武昌的皇宫已经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只有麋鹿在这片故地自由游荡。
去完善
释义
1. 楚中:泛指楚国之地。 2. 渺渺: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3. 洞庭野:指洞庭湖周边地区。 4.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5.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楼阁之一。 6. 云梦浦:云梦,古地区名,包括今湖北东南部及湖南北部一带;浦,水边。 7. 沔阳舟:沔阳,即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舟,船。 8. 广泽:广大的沼泽地带。 9. 侵:侵犯,侵占。 10. 吴壤: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土地。 11. 孤城:单独的一座城池。 12. 郢丘:指楚国都城郢的附近地区。 13. 三楚:即西楚、东楚、南楚,指楚国的三个地区。 14. 九江:长江中游重要支流,源起江西省九江市。 15. 休兵:停止战争。 16. 纷纭:众多杂乱的样子。 17. 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三国时期著名战场。 18. 魏武:指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19. 定:平定,收复。 20. 六代: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六个国家:曹魏、蜀汉、东吴、晋、宋、齐。 21. 形势:地理形势。 22. 群雄:指众多的英雄豪杰。 23. 寇雠:敌人,仇敌。 24. 帝子:指古代帝王的儿子。 25. 祢衡洲:这里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人祢衡,他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诸侯们的尊重,最后被黄祖杀害,葬于江陵。 26.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 27. 故国:指古老的国度。 28. 武昌宫: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武昌修建的宫殿。 29. 麋鹿:一种生活在湿地的小型哺乳动物。
去完善
赏析
《楚中作》是一首描绘楚国地理和历史的诗篇。诗人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通过对景物、古迹的描绘,展现了楚地辽阔的空间和历史深厚的底蕴。 首联“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以洞庭湖和黄鹤楼作为楚地的象征,点明了诗的主题。颔联“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描述了楚地的交通往来,表现了楚地的繁荣与活力。 颈联“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描绘了楚地的地理特点,展现了楚国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尾联“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楚地的山水风光,使人感受到楚地的美丽与神奇。 诗人在描绘楚地风景的同时,也揭示了楚地的历史变迁。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诗中的“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而“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则是对历史上著名战争场景的再现。 最后,诗人以“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结束全诗,既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惋惜,又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楚国地理、历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度思考,呈现出一幅丰富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楚中作》是北宋诗人张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他在公元1056年左右游历楚地时创作的。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的社会现象使张俞感慨万分。 在张俞游历的楚地时期,北宋皇帝宋仁宗在位,国家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颇多。张俞作为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诗以描绘民间生活和反映百姓疾苦为主题,形成了一种与当时流行的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截然不同的风格。 在这首《楚中作》中,张俞通过描述楚地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象,以及百姓的艰辛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民众的苦难。这首诗歌体现了张俞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正义和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