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欧阳秀才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谁不仰清尘。
偶来水馆逢为客,旧熟诗名似故人。
永日空惊沧海阔,何年重见白头新。
权门要路应行遍,闲伴山夫一夜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桐树下,我们相识已有很长时间了,你的光风霁月让谁人不起敬意呢?
偶尔来到这有水的地方,你我犹如他乡遇故知,对你的诗歌名字熟悉得如同老友.
整日里空自感叹人生的沧海桑田变化无常,哪一年我们又能再次相见白发满头的新朋友呢?
你应该已经在那些权贵的道路上走遍了,现在却甘心陪着这些山中之人共度一夜清贫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桐上:指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剪桐叶封叔虞为唐国诸侯。这里借指受到皇帝封赏。
2. 知音:指欧阳修,以琴曲高山流水比喻两人有深厚的交情。
3. 道光:指道德的光辉,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德音孔昭”。
4. 清尘:指欧阳修清廉的品质。
5. 水馆:指旅店。
6. 永日:漫长的一天。
7. 沧海阔:指前途广阔。
8. 白头新:指年老的新朋友,形容岁月催人老。
9. 权门要路:指朝廷显贵。
10. 山夫:指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欧阳秀才的相遇和相交。诗人首先描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默契,就像梧桐树上的鸟一样,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的才华受到世人敬仰,就如同道光照耀着尘土。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水边相聚,发现对方就像是久违的老朋友。随后,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感叹何时才能再次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朋友。最后,诗人认为即使他们将来在权贵之门游历无阻,也宁愿陪伴这位朋友度过贫穷的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欧阳秀才》是唐朝诗人刘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9年。在这一年里,刘威因参加科举考试而来到京城长安。这次考试对他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他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功名的追求,渴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与此同时,当时的长安城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这些都让刘威深感忧虑和痛心。在这种背景下,刘威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对欧阳秀才的勉励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命运的关切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