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广阔的天地间,千里的水域上飘着白云,小船如同浮萍来回荡漾。
北风从楼上的方向席卷而来,湖水中的夕阳余晖反射在山上,仿佛衔着山脉一般。
怀念古代那位满含怨愤的诗人,想到他作《离骚》时的情景,当时的音乐声早已沉寂。
为什么黄昏时分仍在凝望?是因为那片与远方相接的、笼罩在烟波之中的树林和原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乾坤:表示天地,也可以理解为广大的世界。
2. 水云间:形容水域广阔,天空白云飘渺的景色。
3. 钓艇如萍:描述船只如同浮萍在水面上漂浮不定。
4. 斜卷席:形容风力较大,将席子吹得倾斜卷起。
5. 西日倒衔山:夕阳西下,晚霞好像要把远处的山峰吞没一样。
6. 怀沙有恨:屈原所作《怀沙赋》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主的不满。
7. 鼓瑟无声:出自《湘夫人》中的"交不忠兮怨长",用来形容帝王并不真正了解百姓的疾苦。
8. 帝子: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她们嫁给了舜。
9. 荆蛮:中国古代南方的一个地区,这里指的是湖南省。
去完善
赏析
《岳阳楼晚望》是一首描绘洞庭湖和岳阳楼风光的诗篇,诗中展现了宏大的视野和深沉的历史思考。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以及充满暗示性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情境之中。下面是对各句的赏析:
“乾坤千里水云间”,开篇便展示了洞庭湖广阔的水域和美丽的天空。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浩瀚的水面与飘渺的云彩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冲击感。
“钓艇如萍去复还”,描述了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来来往往的景象。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的钓鱼船给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态的美感。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这两句诗分别展示了楼上的风和湖中的日落景象。寒风疾驰而过,太阳慢慢西下,一切都显得宁静而肃穆。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这两句分别以历史上的楚国人屈原和舜帝的女儿湘夫人作为象征,他们分别代表了忧虑和安逸的生活态度。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最后两句诗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在这黄昏时分,为何还在凝视远方?因为那一片片烟树连接着遥远的荆州之地,那里可能是故乡,也可能是新的起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岳阳楼晚望》是唐代诗人崔珏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24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崔珏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曾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知制诰等文职官员,因才学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遭人诽谤,一度被贬为地方官。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社会现实,从而创作出富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在唐宪宗至唐穆宗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争夺加剧。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阶层迅速崛起,他们以诗为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士人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崔珏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