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贡象
锦鞯宝勒度南云,到处丛观暗驿尘。
人喜此生初见象,我忧今世不生麟。
半年传舍劳供亿,德色中朝动搢绅。
粉饰太平焉用此,只消黄犊一犁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着马儿披锦绣,匆匆赶路看南方。一路上风景处处有,不知不觉驿路尘灰藏。人们欢喜此生的初次相遇,而我忧虑现世难再出麒麟。半年的官舍辛劳供应,那品德与气度让朝中的士大夫都为之动容。装饰美化和平盛世哪需要这般繁琐,只要一头黄牛耕犁一片春日便足矣。
去完善
释义
1. 锦鞯宝勒:锦是丝绸之一种,鞯为马鞍垫,宝勒是一种贵重的马勒。这两者都是指皇帝赐给进贡使者的一种荣誉象征。
2. 南云:指南方,此处是指安南,即今越南。
3. 暗驿尘:指的是大象经过驿站时扬起的灰尘,象征着它历经长途跋涉而来。
4.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地方。
5. 供亿:供应需要的意思,这里特指对贡使的接待供给。
6. 德色中朝:有德行的人在朝廷上的表现。
7. 搢绅:又称缙绅,古代士大夫阶层,这里可以理解为官僚。
8. 粉饰太平:意思是假造社会秩序的安宁,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
9. 黄犊:黄牛犊,意指春耕时耕田的水牛。
10. 一犁春:这句是说,国家政治的恢复与治理不需要依赖进贡这样的形式,只需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足够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忧虑。诗中以安南进贡的象为引子,指出当时社会的奢侈之风和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人喜此生初见象”,表现了人们对新奇事物的热衷,而“我忧今世不生麟”则传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担忧。他忧虑的是人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品德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诗人进一步指出,为了接待这些象群,各地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同时,朝中的官员们却对此津津乐道,以为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然而,诗人认为这样的粉饰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繁荣,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后,诗人以“只消黄犊一犁春”收尾,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暗示了真正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是百姓的勤劳耕耘,而非表面的奢华和浮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