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唐州太守

标题包含
唐州太守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于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艰难多困境,天地有意护名教。 狂徒终将遭覆灭,忠诚受害灾祸轻。 忠诚神助击败逆贼,圣命下达叛军束手。 谁曾激励康州勇士,深情儿女泪满襟。
去完善
释义
1. 唐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地区; 2. 太守:官职名称,为唐朝时期一州的行政长官; 3. 时属艰危:指当时的社会局势正处于艰难危险的时候; 4. 有系:有所牵挂,此处指人们对国家的关心; 5. 天于名教:意为上天的意愿也关注人间的伦理道德; 6. 大都:大概,表示推测; 7. 狂贼:指叛乱者或篡位者; 8. 终须:终究会; 9. 朱泚败:指历史上的朱泚之乱被平定; 10. 中丞:官职名,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员; 11. 禄山擒:安禄山叛乱被平定; 12. 康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省中部地区; 13. 儿女常情:寻常百姓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唐州太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艰危时期所表现出的忠诚、勇敢和智慧。诗人以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名教”的执着追求和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首联“时属艰危应有系,天于名教岂无心”,诗人以艰危的时代背景开篇,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危机。他提到“名教”,即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强调在艰难时刻更应坚守信仰和职责。 颔联“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这两句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和对忠臣的赞美。他认为邪恶势力终究会覆灭,而忠诚之士定能化解灾难。这里传达出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颈联“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位著名叛乱者:朱泚和安禄山。诗人以此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教训,警惕国家内部的分裂势力。 尾联“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这一联回顾了唐代著名将领康承训抗击南诏的事迹。诗人认为在国家危急关头,应当勇敢地担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结尾处的“儿女常情泪满襟”,体现了诗人对英勇抗争者的敬仰和对家国的深沉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州太守》是北宋诗人李师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唐州太守李师中的精神风貌和为官之道。在诗中,他表达了为民造福、廉洁奉公的理想和抱负。下面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创作时间方面。《唐州太守》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但是,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李师中担任唐州太守期间创作的。李师中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任唐州刺史,所以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这个时期。 其次,人生际遇方面。李师中在北宋年间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他的政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在担任唐州太守期间,致力于改善民生、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工作,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这首诗反映了他在任职期间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士人阶层非常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政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李师中正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以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成为了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