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陵二首

标题包含
子陵二首
社稷功名出隐沦,天高听远亦应闻。 庞眉一去无人间,七里商山但白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家治理和社会功名并非来自显贵之人,即使距离遥远,天听高远也能知晓一切。一旦那些有经验的人离去了,人间就再无贤者,只剩下七里的商山和飘荡的白云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也指国家。 2. 功名:功业与名声。 3. 隐沦:隐士,指隐居山林的隐逸之士。 4. 天高听远:比喻皇帝虽在远方,但也能明察秋毫。 5. 庞眉:形容眉毛黑白分明的样子,这里指老者。 6. 七里商山:商山位于陕西省丹凤县,距离长安七十里,是西汉时期著名隐士商山四皓的隐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子陵”为题,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首先,“社稷功名出隐沦”表达了诗人认为国家大事、功名利禄并不在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人手中,而是出自那些隐居江湖之士。这里的“隐沦”既指隐士,也暗示了他们的地位微末,但他们却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命运。紧接着的“天高听远亦应闻”则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强调,即使离皇帝很远,他们的声音也能被听到。接下来的“庞眉一去无人间”描述的是庞眉(即隐士)离开尘世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解脱。最后一句“七里商山但白云”通过描绘商山的景色,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陵二首》是北宋诗人李师中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7年,当时李师中担任浙江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一职。 在这个时期,李师中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过地方官、监察御史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州郡官员。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的治理。在他的诗歌中,时常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朝廷的忠诚。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然而,政治体制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冗官、冗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和民众的生活。此外,边疆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如西夏、辽国的威胁。这些问题在李师中的诗歌中也都有所反映。 李师中的这首《子陵二首》正是通过对严子陵的高尚品质以及其隐逸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的品质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在诗中,他借古讽今,呼吁当时的统治者能够以严子陵为榜样,整顿朝纲,为民谋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