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
嗟予少也贱,到老尚无功。
方寸浮名外,流外两鬓中。
对镜犹惭愧,图写若为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唉呀我年少时贫穷,到老了还没有成就。
除了心里的虚名和世俗的东西之外,我的白发已经爬满两鬓。
面对镜子仍然感到羞愧,想要描绘自己的样子又不知从何下笔。
去完善
释义
《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注释:
1. 嗟:感叹词。
2. 少:年轻。
3. 贱:地位低下。
4. 无功:没有成就。
5. 方寸:心,内心。
6. 浮名:虚名,指诗人对自己的评价。
7. 流外:流逝的时间。
8. 两鬓:头两侧鬓发,代指年纪。
9. 对镜:照镜子。
10. 犹:仍然。
11. 惭愧:感到羞愧。
12. 图写:绘画,这里指画像。
13. 若为容:如何描绘出真实的面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师中的作品。首先从诗题中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写给一位为他画肖像的绘画者的三首诗中的一首。在诗中,诗人主要是表达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不满。
“嗟予少也贱,到老尚无功”:这两句是说诗人年轻时地位低下,直至老年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这里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的自嘲和对自己现在境况的自责。
“方寸浮名外,流外两鬓中”:这里诗人用“方寸”来形容自己的名气微不足道,而用“流外两鬓”来描绘自己已渐老的容颜。两句诗显示出诗人的谦逊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对镜犹惭愧,图写若为容”:诗人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容貌都感到羞愧,想象着自己的画像也难以描绘出真实的自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对绘画者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是北宋诗人李师中创作的一首描绘自己形象的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80年前后,也就是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李师中作为文人士大夫,正努力寻求个人与国家的理想寄托。
在李师中的时代,北宋初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虽然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总体而言,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此外,当时文人阶层开始关注自身修养和人格表现,力求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来展现个人的精神风貌。这种氛围对李师中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李师中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身为朝廷官员,长期游历于江湖之间,感受着民生百态。这使得他在描绘自己的肖像时,能够深入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首诗便是他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