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坏壁摩娑少旧题,高情应怪赏音稀。
烟霞正自无今古,云水从教远是非。
丹井金龙藏洞府,杞丛花犬荡霞扉。
登临未学神仙事,老树闲看独鸟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坏掉的墙壁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曾经的题诗,我高洁的情操应该责怪那些知音稀少的人。烟雾和霞光自古就有,并非只有现在才有;云雾和流水飘渺不定,自然不受那些纷扰的是非所影响。金色的龙隐藏在地下的水井中,杞树丛生的花狗在美丽的门扉旁玩耍。我只是来这里欣赏美景,还没学会神仙们的那些事情,不过倒是可以悠闲地观赏那只独自飞回的老树上空的鸟儿。
去完善
释义
1. 坏壁:指破败的墙壁。摩娑:抚摸、抚摸的意思。
2. 高情:高尚的情怀。赏音稀:知音稀少。
3. 烟霞:形容烟雾笼罩的景色。无今古:不分古今。
4. 云水:指飘渺的云雾。从教:听任、任由。远是非:远离尘世的纷扰。
5. 丹井:炼丹的井。金龙:传说中的龙。洞府:仙人居住的洞室。
6. 杞丛:枸杞丛生的草地。花犬:花开的季节。荡霞扉:拂动霞光。
7. 登临:登山临水。神仙事:神仙之事,指修炼成仙。
8. 老树:年老的树木。闲看:静静地观察。独鸟归:独自归巢的鸟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目山风光与感慨之作。诗人通过描述天目山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越之情。
开篇两句“坏壁摩娑少旧题,高情应怪赏音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山中废弃的墙壁时,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同时,他也遗憾于很少有人能够欣赏和理解他的高尚情怀。这里,诗人以婉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无人理解的悲哀。
接下来的诗句“烟霞正自无今古,云水从教远是非”,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认为,无论是眼前的烟雾、彩霞,还是周边的流水、白云,都是永恒不变的,无关古今,也远离尘世的是非纷扰。这两句凸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豁达与超脱。
紧接着的两句“丹井金龙藏洞府,杞丛花犬荡霞扉”,进一步描绘了天目山的神秘景象。诗人将山中的龙、狗等神奇生物赋予神话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神秘的向往。
最后两句“登临未学神仙事,老树闲看独鸟归”,表明虽然自己未能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但也能在这美丽的景致中得到慰藉。诗人透过观察暮年归巢的飞鸟,领悟到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恒久,进而展现出他虽身处凡尘,仍能淡定应对的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抒发豪情壮志。李师中作为宋代文人,他也在闲暇时四处游历,广泛结交诗友。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天目山留下了这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篇《天目山》。
在当时,李师中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几度沉浮于官场的浪潮之中。或许正是这种人生的起起落落让他更加渴望远离尘嚣,亲近自然。在天目山的壮丽景色中,他找寻到了心灵的慰藉,也将这份感悟融入到了诗歌之中。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也与这首诗的意境有着密切关联。当时,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政坛风云变幻莫测。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寄情山水,寻求精神寄托。而李师中的《天目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首诗篇,表达了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