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明叔理定道中
幽居日日数归程,已写华严两帙经。
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曾逢饭颗嘲山笠,应载鸱夷笑井瓶。
客土相思空引望,天涯风景似新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居里每天计算着回乡的日子,已经完成了两部《华严经》的创作。
门外的初秋带着丝丝寒冷,江水呈现出一片白色;山头上经常下雨,清晨留下了一片青痕。
曾经在山间戴着斗笠吃饭时,嘲笑过自己的模样,也应该乘着渔舟嘲笑自己的渺小。
他乡的思念只能遥遥地引来期盼,天边的景色仿佛是新亭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幽居":指作者在寂静的隐居环境中的生活。
2. "数归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路程。
3. "已写华严两帙经":已经写完两部华严经的注解。
4. "门外初寒江气白":门外的江边刚刚感觉到寒冷,水汽蒸腾使得江面呈现出一片白色。
5. "岭头多雨晓痕青":山岭上经常下雨,清晨的阳光照在湿润的山岭上显得绿意盎然。
6. "曾逢饭颗嘲山笠":曾经在山间碰到戴着竹笠的行人,他们在山中劳作时头上会戴着这样的帽子。
7. "应载鸱夷笑井瓶":形容山间小溪潺潺,流水中有陶罐等物随流而下,看到它们你会想起古代寓言中的鸱夷子皮,他的故事与井水相关。
8. "客土相思":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 "引望":抬头远望。
10. "天涯风景似新亭":形容作者看到的天涯海角的风景就像新亭的风景一样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致和抒发热爱自然、向往故乡情感的诗歌。诗人以“幽居”开篇,表达了自己远离繁华的宁静生活,然后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每天数着回家的日期、书写华严经的篇章等,表现出诗人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寒江、雨岭等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还穿插了一些典故,如“饭颗”和“鸱夷”等,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感。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优美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李明叔理定道中》是宋代著名诗人李师中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仁宗时期(1022-1063年在位)。
这一时期的李师中,任大理寺丞、御史等职。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疾苦。尽管如此,李师中对百姓的生活仍然关注有加,常通过诗作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内部社会矛盾重重,外部面临辽金等国的威胁。朝政腐败,官员腐化堕落。然而,这并没有消减李师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他常在闲暇之余,吟咏诗篇,抒发心中的抱负和感慨。这首诗就是他在任职期间,与友人李明叔一起巡视理定道路时创作的。
在诗中,李师中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风景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切。他以自身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将百姓的困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公现象巧妙地融入诗中,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正直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