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节已近未闻来朝寄奉 其一
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
因劳南去梦,暂望北归心。
别后年华改,新来雨露深。
凭栏望书信,一字抵千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美丽的漓江之上,而你却在遥远的瘴气弥漫之地。
由于过度思念,我甚至梦见了你在南边的身影,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你的身边。
自从分别之后,时间已悄然改变;而在那新的地方,气候变得湿润,阳光更温暖。
站立在阳台前,期待着来信,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如同无价之宝。
去完善
释义
1. 漓江: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经桂林、阳朔等地。
2. 瘴海: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海域或沿海地区,这里指代李师中的兄弟在南方的活动范围。
3. 南去梦:表示作者对于在南方活动的兄弟的思念之情。
4. 北归心:指作者期望与兄弟团聚的愿望。
5. 年华改:意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
6. 新来雨露深:表示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的景象。
7. 凭栏:站在栏杆旁边,这里表示作者站在高处翘首以盼兄弟来信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漓江边的思念之情。诗人与兄弟一南一北,相隔遥远,只能通过梦境和书信寄托思念之情。诗人用“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的描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兄弟归来的心情以及对时间的感慨。诗人认为兄弟的书信十分珍贵,每个字都价值千金。整首诗以景色为引,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节已近未闻来朝寄奉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师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0年左右,正值宋朝初期。
在宋初时期,战争刚结束,社会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文人墨客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李师中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其人生际遇自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他曾在地方担任官员,治理民生,也曾在京城任职,参与国家政务。这期间,他曾多次往返于京城和外地之间,因此对国家和民生的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师中收到了远在邕钦宜柳一带的哥哥的来信,信中提到了归期大约在今年年底到达。诗人感慨万分,虽然年关将近,但与哥哥团聚的愿望仍然无法实现。他将这种思亲之情寄托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战乱年代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也是那个特殊时期,许多文人与普通人共同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