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峰饶安国
千年古松树,树下两翁吟。
语不到时事,笑皆非壮心。
江添明月浄,山共白云深。
寂寞砖趺在,何时重许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松树枝繁叶茂,岁月已逾千年;两位老者在树下闲聊,彼此倾诉心声。他们谈论的不是时下的纷繁世事,而是曾经的年少壮志和开怀笑语。明亮的月光照在江面之上,与那山间的云朵相映成趣,显得分外静谧和安宁。青砖台阶依旧安静地守候在这里,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吸引世人来此探寻这份宁静之美。
去完善
释义
《寄云峰饶安国》是南宋时期刘黻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与友人饶安国的交流情景。下面是诗句的注释:
1. 寄云峰: 指诗人所寄居的地方。
2. 饶安国: 诗人的朋友,是一位隐逸之士。
3. 千年古松树: 指的是非常古老的松树,寓意历史悠久。
4. 两翁吟: 两位老人在树下交谈、朗诵诗文。
5. 语不到时事: 他们谈论的话题不涉及当时的政治事件。
6. 笑皆非壮心: 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小,但谈笑之间并无壮志雄心。
7. 江添明月浄: 江水随着月亮的升起而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8. 山共白云深: 山与天上的白云相应,显得十分深远。
9. 寂寞砖趺在: 佛塔中的佛像孤独地存在。
10. 何时重许寻: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呢?
这首诗描述了刘黻与友人在古老松林下畅谈,而不涉及世俗之事的场景,体现了他们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并表达期望再次相聚的诗歌。诗中通过描述两人闲谈、赋诗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解脱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古松、明月、白云等,使整首诗充满宁静、和谐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云峰饶安国》是南宋诗人刘黻的作品。刘黻于宋理宗年间任温州知州,他对温州当地的文教事业贡献颇大,因而被尊称为“儒宗”。这首诗大约作于他晚年时期,此时他年事已高,更兼官场失意,因此对家乡充满了怀念之情。
创作这首诗时,刘黻正处于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外患频繁。蒙古在北方虎视眈眈,倭寇也在东南沿海兴风作浪。刘黻身为地方长官,不仅要面对内部的官僚斗争,还要处理外部的战乱纷争。这样的时代背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也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刘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希望在国难当头之际,能够有像饶安国那样的英勇之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