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

标题包含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
贤哉太守即长城,领客郊行天放晴。 鸥鸟不惊知政静,樵夫相对说官清。 骚坛突兀谁劘垒,学海苍寒敢濯缨。 世事无如一杯酒,龙门谨勿太标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守真是贤明啊,就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带领游客在阳光明媚的郊外游玩。 海鸥不受惊吓,因为政府治理得当;砍柴的农夫都称赞官员清廉。 诗坛上,谁能攻破对方的壁垒?学术海洋中,我们敢于洗涤自己的心灵。 世间之事就如这杯中之酒,龙门关隘切勿过于炫耀自己的名声。
去完善
释义
1.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这是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题目中的“和”表示应和、唱和;赵友竹是诗人朋友的名字,呈是给……的敬语;求仁使君是指一位叫做求仁的官员。 2. 贤哉太守即长城:赞颂这位官员如同长城一般坚韧稳重。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地方长官。 3. 领客郊行天放晴:带领客人游览乡间,享受晴天的好时光。 4. 鸥鸟不惊知政静:这里的“鸥鸟不惊”意味着当地的治安状况良好,让鸟类都不再惊恐。 5. 樵夫相对说官清:砍柴的人都可以相互称赞官员清廉公正。 6. 骚坛突兀谁劘垒:指在诗坛上表现出色的人可以攻破敌人的防线。 7. 学海苍寒敢濯缨:学习领域虽然艰辛困苦,但敢于保持自我修养。 8. 世事无如一杯酒:对于世间万事,只希望用一杯酒来寄托心情。 9. 龙门谨勿太标名:告诫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名声,以免误入歧途。龙门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象征性地点,用以形容攀龙附凤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恬淡宁静田园风光与赞誉清廉官员的古诗。诗中“贤哉太守即长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赵友竹这位领客郊行的太守的赞美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鸥鸟不惊、樵夫谈笑等画面,来表现赵友竹治理下的安宁和谐景象,以及他本人清廉的形象。接着,诗人以“骚坛突兀谁劘垒,学海苍寒敢濯缨”来形容赵友竹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地位,以示尊敬。最后两句“世事无如一杯酒,龙门谨勿太标名”则是提醒赵友竹要时刻保持谦逊,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名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是南宋诗人刘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末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金朝、西夏等国对宋国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刘黻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他曾担任地方官吏,为民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深受民众爱戴。他还曾在朝廷任职,但不满当权者的腐朽无能,多次上疏劝谏皇帝改革政治,但因触怒了权臣而遭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得刘黻对于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南宋末年复杂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国家外患严重,对内却无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民间疾苦重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黻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统治者无能的批判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