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笙引
娲皇遗音寄玉笙,双成传得何凄清。
丹穴娇雏七十只,一时飞上秋天鸣。
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旖旎香风绕指生,千声妙尽神仙曲。
曲终满席悄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女娲遗留的歌声透过玉笙传来,由两位仙子传送显得格外悲凉。那七十位在丹穴中的小鸟,瞬间飞起在秋天的天空鸣叫。如同泉水般涌出的音乐接连不断,声音如寒玉般撕裂空间。音乐中萦绕的香风如丝带缠绕手指而生,这千种美妙的旋律就像神仙的乐章。当乐曲结束时,满座都陷入寂静无语的状态,只有巫山的冷绿色和忧愁的云雨。
去完善
释义
1. 娲皇:女娲氏,传说中的古代神女。
2. 双成:西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泛称。
3. 丹穴:神话中凤凰的出生之地。
4. 一时:一次。
5. 水泉:水流,这里指音乐之声。
6. 迸泻:喷涌而出。
7. 宫商:中国古代音阶中的两个基本音阶。
8. 寒玉:比喻声音清脆悦耳。
9. 旖旎:柔和美好的样子。
10. 巫山:位于重庆市,因“巫山云雨”的典故而著名。
去完善
赏析
《吹笙引》是唐代诗人王毂的一首描绘音乐美感与画面景象的诗篇。首句“娲皇遗音寄玉笙”将乐器的来源与远古神话相连,强调了玉笙的独特地位。紧接着,“双成传得何凄清”中,“双成”代指仙女,使诗作具有浓郁的仙韵,同时以“凄清”表达音乐的深沉情感。
接下来,“丹穴娇雏七十只,一时飞上秋天鸣”通过比喻表达了笙簧齐鸣的壮观场面。“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描述了音乐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音符犹如破裂的寒玉般激扬悦耳。随后,“旖旎香风绕指生,千声妙尽神仙曲”展现音乐如祥云环绕、清香四溢,赞叹音乐之美充满神秘气息和神仙韵味。
“曲终满席悄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作为结尾,表现了听众在美妙音乐结束后陷入深深的沉静,不禁勾起对巫山云雨的惆怅思绪。全诗借景抒怀,情景交融,生动描绘了音乐的感染力及艺术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吹笙引》是唐朝诗人王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都达到了高峰。
王毂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他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尤其是这首《吹笙引》。
在这首诗中,王毂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通过对吹笙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在诗中写道:“南山有鸟,北山张罗。我来上爵,短翮不能飞过。”这里的“南山有鸟,北山张罗”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择手段追求名利的人的不满和讽刺。而“我来上爵,短翮不能飞过”则体现了作者自己的困境,表达了他在官场上遇到的挫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