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铅山石井

标题包含
游铅山石井
碧玉罅中仙洞府,玻瓈无底涵烟雨。 好将润泽天下施,沾溉宁论数千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吕(1902年-1970年),原名李树藩,字吕,号竹君,河北安国人。中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 李吕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行书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碧绿玉壁间的仙人洞府,透明如玻璃,容纳着无尽的烟雨。乐于滋润众生,即使不计其数的生灵也能得到恩泽。
去完善
释义
《游铅山石井》注释: 1. 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著名的铅山石井景区; 2. 石井:指铅山石井景区中的石井瀑布,以秀美的自然景观著称; 3. 碧玉罅:形容瀑布水从岩石间流淌出的景象,碧玉比喻瀑布水的颜色,罅意为裂缝、缝隙; 4. 仙洞府:比喻石井瀑布周围的幽美环境,给人以仙境之感; 5. 玻瓈无底:描述瀑布倾泻而下、无边无际的壮观景象; 6. 涵烟雨:形容瀑布在烟雨朦胧的环境中显得更加美丽; 7. 好将润泽天下施:赞美瀑布滋润万物的美德,好将表示期望; 8. 沾溉宁论数千亩:指瀑布的灌溉作用远超预期的数千亩田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井的神奇景色和深远的象征意义。诗的前两句通过对“碧玉罅中仙洞府”和“玻瓈无底涵烟雨”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石井的美丽景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石井比作仙境,表达了其优美如画的景观。接着,诗人在后两句中以泉水滋润万物为喻,强调泉水在造福百姓、浇灌农田方面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赞美石井的美景,传达了无私奉献、关注民生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铅山石井》是南宋诗人李吕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此时正值南宋中期,中原沦陷,南宋偏安一隅,文人墨客多寄情山水以寄托忧国忧民之情。李吕正是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这首描绘游览铅山石的石井之景的诗篇。 李吕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即表现出非凡的才学。他在科举道路上虽屡遭挫折,却始终坚持治学,成为了一位颇有建树的文人学者。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数次遭遇政治迫害,一度被贬谪出京,生活颇为困苦。然而,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使他更加坚韧不拔,始终保持一颗高尚的心。 在南宋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复杂,民族矛盾尖锐。金人南侵,宋室南渡,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中原大片土地沦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李吕也不例外,他时刻关注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在创作这首诗时,他虽然身临美景,心中却时刻挂念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