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种瓜图
百二山河势莫当,咸阳谁付与高皇。
尽嫌嬴政鲍鱼臭,争慕邵平瓜圃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钧之势无法抵挡,咸阳城由谁来交给伟大的君主呢?所有人都在嫌弃嬴政的鱼腥味,却又争相效仿邵平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城门之一。现在陕西西安市西北。
2. 郑思肖: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画家。原名不详,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怀念赵宋的意思。
3. 百二山河:指陕西关中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得百二山河者得天下”之说。百二,以百分之二的地形表示难度。
4. 咸阳:古代秦国国都,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这里借指长安城。
5.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这里借指长安城的建立者。
6. 嬴政:即秦始皇,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7. 鲍鱼臭:比喻暴政的恶行。
8. 邵平瓜圃:邵平为秦朝末期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后被刘邦封为东陵侯。他因耕种瓜田而成名,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农家的象征人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坚守。诗人以“百二山河”开篇,暗指秦汉时期的雄浑气势,紧接着提及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高皇)这两位皇帝,意在探讨历史的选择及责任。随后,诗人用“尽嫌嬴政鲍鱼臭,争慕邵平瓜圃香”来形容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尽管很多人厌恶秦始皇的暴政,但同时也仰慕汉代邵平的德行与气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门种瓜图》是元代诗人郑思肖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期,即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后,南宋灭亡,元朝开始统治中原地区。郑思肖身为南宋遗民,对故国的灭亡深感痛惜,但在元初时期,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宽松,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在郑思肖的一生中,他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通晓经史百家,学识渊博。然而在南宋灭亡后,他失去了政治上的抱负,转而投身于文学艺术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抒发亡国之痛。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青门种瓜图》一诗中,郑思肖以青门种瓜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在元初时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怀念。青门是指汉代长安城东南的门,这里用来象征南宋的都城临安。种瓜则寓意着作者想要在此地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以此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