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昱应举
计偕千百数,太半是虚名。
近日逢吾子,中心叹笔精。
众人皆禄位,所贵在诚明。
努力唐虞际,期于大有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计划中的数百人,大多数只是徒有虚名。最近遇到你,内心不禁为你的才华赞叹。众人都在追求地位和名利,但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真诚和明智。希望你们能在唐虞盛世之际,期待你们取得巨大的成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计偕:古代举人赴京会试的行列。
2. 太半:大半,指大部分。
3. 虚名:虚假的名声;无实际价值的名声。
4. 吾子:称自己的儿子。
5. 中心:心中。
6. 笔精:指文才出众。
7. 禄位:俸禄和官职。
8. 诚明:真诚明理。
9. 唐虞:唐朝和虞舜的并称,借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10. 大有成:取得很大的成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鼓励彭昱赴试的诗。诗中作者通过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彭昱才华的赞赏,传达出他对人才与禄位的看法。
“计偕千百数,太半是虚名”,这两句表达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认为科举考试中的许多考生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参加,并非真正有真才实学。作者借用这两句开头,为下文赞美彭昱铺垫了基调。
“近日逢吾子,中心叹笔精”,表明在众多的应试者中,彭昱的才华令作者惊叹不已。这两句也凸显了作者对彭昱的极高评价。
“众人皆禄位,所贵在诚明”,表达了作者对禄位的看法:他认为众人追求的禄位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真诚、明白事理。这也是对彭昱的一种鞭策,希望他在求取禄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真诚和明智。
最后两句“努力唐虞际,期于大有成”,则是作者对彭昱的期许,希望他能像尧舜时期的人才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为国效力,有所作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彭昱应举》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85年左右。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李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未气馁,仍然坚持学习和创作。在这一年,他的好友彭昱即将参加科举考试,为了鼓励彭昱,也为了表达自己的期许,李觏写下了这首《送彭昱应举》。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正处于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士人参与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使得科举考试成为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投身其中。李觏和彭昱也不例外,他们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这首诗中,李觏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彭昱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待。他希望彭昱能够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觏自己对科举考试的期待和渴望,以及他在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