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清口 其二
清口潮来似接人,放船闻在楚江滨。
茂林高下闲行客,却到吴山入梦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潮水涌动如同与人相拥,把船放下聆听它在楚江边的声音。
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之间,感受高低起伏的美妙景象,这梦境般的新奇景致让我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清口:江苏淮阴清江浦与清江交汇之处。
2.潮来似接人:江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如同热情迎接的人群。
3.放船:开船,起航。
4.闻在楚江滨:听到声音的地方位于楚国境内的江边。
5.茂林:繁茂的树林。
6.高下:指树林的高低错落。
7.闲行客:悠哉游哉地行走在树林间的人。
8.却到吴山入梦新:形容游览完了楚地的名胜之后,又开始对吴地的景色产生新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舟次清口 其二》是南宋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五言绝句。诗中,诗人通过对清口潮水、放船楚江、茂林行客以及梦入吴山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全诗节奏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次清口 其二》是南宋时期诗人黄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等问题,国家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黄裳,字仲嘉,号演山居士,福建邵武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并没有像许多文人那样追求功名,而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黄裳为人正直,关心民生疾苦,时常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南宋中期,由于金兵的侵略,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黄裳在目睹了这些悲惨景象后,深感忧虑。他在《舟次清口 其二》一诗中,通过对清江口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