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标题包含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 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往何方,留在何处,全凭眼前景色决定;相聚与离别,在晨昏时分并不重要。只要能尽情欣赏紫色和黑色交织的美景,我便会如同明月一般归来。
去完善
释义
去留:离去和留下;这里指人在世上的行动和生活。南北:指南方和北方;这里指人的行踪不定。 聚散:聚集和分离;这里指人生的相聚与离别。朝昏:早晨和黄昏;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紫玄翁:原指道家所称的天一真人的别号,此处借指作者自己。兴尽:兴致消失;这里是说游赏的兴致已经达到极致。 明月:明亮的月光。是归期:是回归的时候;这里指在月明之夜结束游赏,准备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外出旅游的态度:“去留南北须看景”,意味着无论是在南还是北,他都将欣赏景色作为主要目标;“聚散朝昏莫问时”则说明诗人并不太关注行程的起止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时刻的景色上。这是诗人在旅途中保持开放心态的表现,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 颔联以“但取紫玄翁兴尽”为例,表达的是只要兴致未尽,诗人就会尽情地畅游山水之间,不受世事所困。尾联“一身明月是归期”更是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以月亮为象征,寄托了自己虽然渺小却坚定地追求光明的精神面貌,以及始终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整首诗风格豪迈、情感奔放,给人以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黄裳正值壮年,他曾任尚书省右司郎中、知制诰等职,后来因直言敢谏被贬为江州刺史。黄裳的诗才横溢,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个时代,钱塘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杭州地区,西湖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黄裳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泛舟钱塘西湖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