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暑

标题包含
大暑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柔的汗水仿佛热蒸气,天空虽然密布云层和闪电却没有下雨的迹象。 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但怎么能忘记今天的身形呢。 挥舞着丝绸扇子总是觉得累,想要喝酒又怕自己会醒过来。 光着脚踩在结冰的地面上感觉有些不稳当,还是找个树林里去享受一下清凉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大暑: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一般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 2. 轻轻丝葛汗如蒸:丝葛,指细薄的丝织物;蒸,形容出汗多。这句意思是炎炎夏日里,穿着薄薄的丝葛衣物也汗如雨下。 3. 安得此生长不老:安得,表示疑问,怎么能;长不老,指永远年轻。这句意为怎样才能永葆青春,始终不衰老。 4. 谩摇纨扇:谩,通“漫”,随意;纨扇,古代用细绢制成的扇子。这句是说随意摇晃着手中的纨扇以驱散热气。 5. 金罍:罍,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一般为青铜铸造,这里借指美酒。金罍,比喻酒之美。 6. 赤脚踏冰:形容大暑时节的酷热天气,赤脚走在地面上就像踩在冰上一样。 7. 林下:树林之中。 8. 清泠:清凉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大暑》一诗中,诗人黄裳通过对夏日酷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和对青春流逝的感叹。首联“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描述了炎热的天气,汗如雨下,即使有云雷之声也无法带来一丝凉爽。这里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大暑时节所感受到的无奈和疲惫。 颔联“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表达了对青春永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永恒青春的渴望以及对于生活琐事所造成的困扰的一种释然。 颈联“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通过描写摇扇、饮酒这些夏日消遣活动,反映了诗人尽管渴望摆脱生活的烦恼,但在面对现实时又难以忘怀。其中“金罍”指的是古代的金属酒器,诗人以此比喻美酒,暗示了在炎炎夏日里,诗人渴望通过饮酒来消解忧愁的心情。 尾联“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则描绘了诗人身处炎热的夏日,却又向往着清凉的世界。这里“赤脚踏冰”是诗人想象自己在炎热的夏天能够感受到如同冬日踏冰般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大暑时节炎热天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和对青春流逝的感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丝葛”、“云雷”、“纨扇”、“金罍”等,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暑》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裳在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这一年,黄裳45岁,正值壮年的他在官场上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此之前,他曾任吏部尚书、侍郎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为南康知军。这一时期的黄裳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庆元二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年份,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裳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以诗言志,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大暑》便是他在面对酷暑时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