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偶成
新旧光阴各自催,分年须折送年梅。
欢声动地驱傩鼓,厚意迎春献寿杯。
谁似江山难得老,人怜桃李又重开。
朱颜未遂花前计,却恨东风抵死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旧时光交替在催促,每年分别要折梅花赠别旧岁。
喧闹的鼓声欢快无比,为驱赶恶鬼增添新年气氛,诚意满满的献上祝寿之杯。
谁像这江山岁月常在,人们又疼爱桃李花朵重新开放。
红润的容颜未能实现花前的约定,却遗憾东风执意吹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岁暮:年底。
2. 新旧光阴各自催:指时光荏苒,新旧交替。
3. 分年:度过每年的意思。
4. 折送年梅:指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
5. 欢声动地驱傩鼓:驱傩鼓是古代驱赶疫鬼的仪式。
6. 厚意:深厚的情意。
7. 献寿杯:祝寿的礼物。
8. 谁似江山难得老:诗人感叹江山的永恒与人的短暂。
9. 人怜桃李又重开:桃李花开花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10. 朱颜未遂花前计:朱颜,红润的脸色,这里代指青春;未遂,没有达到;花前计,想要留住青春的愿望。
11. 却恨东风抵死来:东风,春天的风;抵死,极力、拼命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诗人遗憾春天来临得太快,暗示了青春易逝的无奈。
去完善
赏析
《岁暮偶成》是南宋诗人黄裳的一首描绘年终时节的诗篇。诗中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祝愿。诗人以折梅、击鼓、献寿杯等习俗描绘出热闹欢庆的场景,同时通过对江山、桃李的描绘,传达了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结尾处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黄裳卓越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暮偶成》是宋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宋朝经历靖康之变后,国势衰微,但民间文化依然繁荣。
在这一年末的季节,黄裳以自己独特的心境,表达了个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感叹岁月匆匆,时光已逝,人生中的许多美好事物都无法长存,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生活的无奈。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尽管北方沦陷于金人,但在南方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却逐渐崛起,很多文人士大夫在这个时期纷纷投入到文学创作的洪流之中。而黄裳作为南宋的一位士人,其诗作正是这个时代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