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其一
夹道松阴若剪齐,前人种得几多时。
曾经行客频相恋,试问乡翁总不知。
暗引风声号绿野,密留云影挂苍枝。
今人惠物能如否,祇有摧残樵牧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大道两边的松树像是被修剪过一样整齐划一,这些树木由前人种下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这些景色吸引着过往的旅人常常驻足欣赏,但向当地的老人打听起它们的历史,却总是得不到答案。
宁静的氛围中,风声就像是绿野的呼唤,云影则亲密地挂在枝头陪伴着它们。
现在的人们对这种美好景观的呵护是否还如当初那样尽心尽力呢?恐怕只有那些无知、只会破坏它们的樵夫牧童了吧。
去完善
释义
夹道:指道路两旁;
剪齐:整齐划一的意思;
绿野:绿色的田野;
苍枝:枯老的树枝;
祇有:仅有;
摧残:破坏。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经过一片松树树林时的所见所思。
首联“夹道松阴若剪齐,前人种得几多时。”通过对松树茂盛生长景象的描绘,凸显出树木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同时表达出感慨,看似简单的小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成长,最终会成为郁郁葱葱的大树。
颔联“曾经行客频相恋,试问乡翁总不知。”以行人和乡翁的对比,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行人被松树的美丽所吸引,而乡翁可能对此无动于衷。这可以看作诗人对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也可以看作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的永恒之间的思考。
颈联“暗引风声号绿野,密留云影挂苍枝。”这两句主要是对松树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松树的形象,以及松树与大自然的融合。绿色的原野上,风声在松涛间回荡;苍穹之下,云影在松枝上停留。这正是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的赞美。
尾联“今人惠物能如否,祇有摧残樵牧儿。”通过对樵夫砍伐松树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示深深的忧虑。这使得整首诗从自然景观描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深层次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与金国对峙,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赵善括是南宋的一位官员,他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尚书郎、国子祭酒等职务。在他的晚年时期,他辞官回乡,亲眼目睹了南宋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在这个过程中,他曾路过一片被毁坏的松林,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其一》。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善括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他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战乱带来的破坏,还通过松树这一象征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英勇斗争的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