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书记
名不昭时迹晦沉,读书辜负雪窗深。
贫参万事方知命,人到中年始识心。
柳得烟多鶑尚恋,花随雨尽蝶空寻。
江湖身老春风晚,谁肯相从说苦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名声尚未彰显时,足迹也显得黯淡;在雪窗深处读书却未能实现抱负。
经历贫穷和世事方懂得命运无常;到了中年才逐渐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柳树枝繁叶茂,蝴蝶环绕,樱花虽已凋谢,但依然吸引了眷恋的春天。
风尘仆仆度过半生,却在晚风中感到萧瑟;有谁愿意与我分享人生的苦乐呢?
去完善
释义
1. 名不昭时:名声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播,意味着不得志。
2. 迹晦沉:指行踪隐晦,默默无闻。
3. 读书辜负:读书没有取得成果,浪费时光。
4. 雪窗深:书房里光线暗淡,意指条件艰苦。
5. 贫参万事:生活贫困的人需要经历各种事情才能懂得命运。
6. 方知命:逐渐理解并接受命运的安排。
7. 人到中年:年纪已经不小了。
8. 始识心:开始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9. 柳得烟多:柳树的枝叶繁茂。
10. 莺尚恋:黄莺还在依恋柳树。
11. 花随雨尽:花朵随着雨滴凋谢。
12. 蝶空寻:蝴蝶徒劳地寻找花朵。
13. 江湖身老:一生漂泊江湖,历尽沧桑。
14. 春风晚:春天的气息渐渐消失,喻指年华老去。
15. 谁肯相从:有谁能理解并愿意陪伴。
16. 说苦吟:谈论困苦艰辛的往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书生不得志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叹和无奈。“名不昭时迹晦沉,读书辜负雪窗深”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这位书生的同情,他的才华没有获得应有的赏识,苦读的日子似乎也白费了。接着的四句进一步揭示诗人的心境:贫穷让他开始了解命运的无常,人到中年的他逐渐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但谁能理解他的苦衷呢?最后,他用“江湖身老春风晚,谁肯相从说苦吟”结尾,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知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意书记》是南宋诗人吴惟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别离的感慨。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
在那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朝的侵略和蒙古人的铁蹄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吴惟信作为一名文人墨客,生活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
诗人以“意书记”为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友人的离别显得尤为悲壮,仿佛预示着国家的命运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终结。然而,正是这种悲伤的氛围,使得诗人更加珍惜与友人相处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下他们对彼此的不舍之情。
总之,《寄意书记》这首诗是吴惟信在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下,抒发自己对友人别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