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亲征诏 其二

标题包含
读亲征诏 其二
君王神武不恬兵,气詟中原一扫平。 可笑西江喜归客,便装行橐待还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冠卿(1905年-1989年),原名杨光烈,字冠卿,号松竹斋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帝王英明且勇猛不怠于兵事,气吞山河,平定中原。 可笑西江的喜欢归隐之士,整理行囊准备回到京城。
去完善
释义
1. "君王神武不恬兵":这句诗赞美了皇帝的英明神武,不耽于战争。其中"神武"是形容词,称赞皇帝的神明与威武;"恬兵"意味着平息战争。 2. "气詟中原一扫平":这句话描述了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扫平中原地区的情景。"气詟"表示以气势使对方慑服;"中原"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心地区,这里通常用来指代整个中国。 3. "可笑西江喜归客":这句诗嘲笑了一些在战乱中寄希望于妥协求和的人。"可笑"表达了作者的讽刺;"西江"是指长江上游的西来水,这里借指江南;"喜归客"指的是急于议和的人。 4. "便装行橐待还京":这句诗讽刺了那些以为能轻易达成和平目的的人,他们准备回京城享受安宁生活。"便装"是整理衣装的意思;"行橐"指出行的行李;"还京"是指回到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君王的神武威严和对战争的积极态度。首先,诗中“君王神武不恬兵”一句,表达了君王的无畏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他不会因为害怕战争而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敌人,展现出王者的风范。接下来,“气詟中原一扫平”则描述了君王率领军队横扫中原地区的英勇场景。 然后,诗人以“可笑西江喜归客”一句将视角转向了那些因为战争结束就欢欣鼓舞、期待回家的士兵。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已经开始打包行囊,准备返回京城。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君王的英勇战斗和士兵的喜悦回家,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亲征诏 其二》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正值南宋与金国对抗时期。在这首诗中,杨冠卿通过对亲征诏书的解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朝廷腐败的愤怒。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治腐败,军事失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身为爱国诗人的杨冠卿,对此深感痛心。他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期望。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是杨冠卿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原因。当时,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形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南宋朝廷内部却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杨冠卿通过这首《读亲征诏 其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失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