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濉阳行

标题包含
濉阳行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此地新经杀戮来, 墟落无烟空碎瓦。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 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泗水三千招义军, 本是征战邀殊勋。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 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早晚东风的发生, 古堤春草年年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涉(约公元806年-约公元871年),字不详,自号清溪子,唐朝洛阳(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人。他是唐朝中晚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 李涉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儿,夜色中在濉阳烽火台下安顿休息。这个地方刚刚经历了战乱,村庄破败,烟火稀疏,只剩下破碎的瓦片。曾经繁华的隋朝水道如今被冻住的冰层堵塞,只能见到一道银河横亘在千里之外。心中的忧愁与焦虑使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疾病缠身的随从们痛苦地呼唤着求生的希望。 泗水河畔的三千士兵们组建了一支正义之师,本来是为了建立赫赫战功。然而在十年的戎马生涯后,他们却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忧伤之人。然而幸运的是,昨日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让我们重新看到天心的温暖和孕育之力。无论早晚,和煦的东风总会到来,古堤边的春草也将年复一年地翠绿如茵。
去完善
释义
1. 濉阳: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 2. 黄昏日暮:指傍晚时分。 3. 驱羸马:驱使疲惫的马匹。羸马,疲弱之马。 4. 夜宿:在夜间休息。 5. 烽火:战争时的信号火。 6. 杀戮:大规模屠杀。 7. 墟落:村落。 8. 层冰:厚冰。 9. 塞断:堵塞断绝。 10. 隋朝水:隋朝时期的水道。 11. 一道银河:形容冰雪覆盖下的河流。 12. 翻覆:起伏不定。 13. 梦难成:难以入睡。 14. 病仆:生病的奴仆。 15.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16. 泗水:位于今中国山东省的一条河流。 17. 义军: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18. 本是:原本是。 19. 征战:出征作战。 20. 邀:追求。 21. 殊勋:特殊的功勋。 22. 麾下:部下。 23. 蓄壮气:积蓄着英勇之气。 24. 一朝:突然之间。 25. 愁人:令人忧愁的人或事。 26. 太阳回照:阳光重新照耀。 27. 转见:转而见到。 28. 天心:天意。 29. 重含育:重新包含着生机与活力。 30. 早晚:迟早。 31. 东风:春风。 32. 发生:草木生长。 33. 古堤:古老的堤坝。 34. 春草:春天的草。 35. 年年绿:每年都绿意盎然。
去完善
赏析
《濉阳行》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描绘战争与和平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战后濉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 首联“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描绘了诗人自己行程的艰辛,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羸马”一词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所骑的马匹疲惫不堪,呼应了诗人的劳累状态。而“烽火”则代表了战争的硝烟,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颔联“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描绘了战后的濉阳景象。诗人以白描的手法,通过“墟落无烟”、“空碎瓦”等细节,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他对此的痛心和忧虑。 颈联“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描绘了战争后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层冰”和“银河”两个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战争的冷酷和人心的温暖。同时,这两个意象也为下文铺垫了情感线索。 “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这一联描述了诗人在战地的苦闷心境。诗人以“愁心”和“病仆”自喻,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泗水三千招义军,本是征战邀殊勋”,诗人回忆了昔日的豪情壮志,然而现实的残酷使他意识到,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这里通过对比昔日雄心壮志和今日无奈现实,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过去十年的英勇岁月,如今却在濉阳成为愁苦之人,表现出诗人对战争厌恶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尾联“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早晚东风的发生,古堤春草年年绿”,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希望的信念。尽管战争带来了痛苦和毁灭,但大自然的生命力始终坚韧不拔,充满希望。诗人以此寄予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濉阳行》是唐代诗人李涉的杰作,创作于公元85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这种时代背景对李涉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成为了一名有着深刻洞察力和高度责任感的诗人。 李涉在当时是一位知名才子,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等官职。然而,他在任期间因触犯权贵而遭受排挤,被贬为黔州司仓参军。这段经历使他对朝廷的腐败和不公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 在这段时间里,李涉游历了江南各地,广泛接触了民间百姓,了解到了他们的苦难生活。这些见闻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批判。 《濉阳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通过对濉阳地区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境。诗中的“山郭野人争”、“楚山无限路”等句,既描绘了乡村风光,又揭示了民间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