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叔父小雪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叔父小雪二首 其一
屏帷夜久灰残兽,纸帐寒惊月在窗。 似听竹声知有雪,便添酒兴欲倾缸。 西邻正想蒲团稳,古殿遥瞻老柏双。 自笑穷愁拙生理,不谋升斗待西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第三子,与其父苏轼、兄长苏迈合称“三苏”。 苏过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亲苏轼的教诲和熏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深夜的屏风上,灰烬已残,犹如野兽般的痕迹;寒冷的纸张掩盖不住月光,从窗户透出。仿佛能听到竹子在风中低吟,仿佛能感知到雪意悄然而至;而酒兴却在这寒冷中油然而生,忍不住要一饮而尽。 远远望去,古殿前的那株老柏,像是有人在旁边念着古老的经文。不禁觉得,自己就像那个拿着蒲团的老者一样,虽被贫困、忧郁所困,但生活仍在继续。望着远处的古殿和苍松,我笑自己的贫穷无知,却不愿去想如何填饱肚子,因为我知道,生活的真谛不在物质。
去完善
释义
1. 屏帷:屏风与帷幕。这里指卧室中的家具布置。 2. 灰残兽:兽形香炉燃烧后的灰烬。 3. 纸帐:用纸张制作的床帐,起到防寒作用。 4. 月在窗:月亮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5. 竹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6. 酒兴:喝酒的兴致。 7. 欲倾缸:想要畅饮美酒。倾缸,倾倒整缸的酒。 8. 西邻:西方的邻居。 9. 蒲团:佛教信徒盘腿打坐时用的垫子,用蒲草编制而成。 10. 古殿:古老的寺庙大殿。 11. 老柏双:一对古老的柏树。 12. 自笑:自我调侃。 13. 穷愁:贫困和忧愁。 14. 拙生理:生活艰难。 15. 不谋升斗:不计较微薄的生计。 16. 待西江:指依赖亲友的帮助。西江,代指富饶的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过在冬日小雪时节的所见所感。诗中“屏帷夜久灰残兽,纸帐寒惊月在窗”两句,通过描述屏帷上的兽形图案和纸帐的温度变化,展现了冬日的寒冷氛围。接下来,“似听竹声知有雪,便添酒兴欲倾缸”则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在听到竹子声音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因为大雪将至而产生的浓厚酒兴。 此外,“西邻正想蒲团稳,古殿遥瞻老柏双”两句则以邻居们期待蒲团稳固、诗人仰望古殿的老柏树作为对照,表达了人们面对寒冷冬季的不同态度和生活状态。最后,“自笑穷愁拙生理,不谋升斗待西江”两句则展示了诗人自己面对困境的自嘲与豁达,即虽身处困顿却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待生活的转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叔父小雪二首 其一》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过所作。苏过,字叔党,他是苏轼的第三个儿子,深受家学熏陶,才华横溢。他的诗作大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这一时期,苏轼家族在文学、政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苏轼本人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过的父亲苏轼因其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才能而受到皇帝的重用,但在政治斗争中遭受陷害,被贬谪到黄州等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苏过作为苏轼的儿子,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对父亲的遭遇深感同情。在父亲被贬谪期间,苏过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热情。 在这首诗中,苏过以小雪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家乡的思念。他通过对小雪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无声、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往往转瞬即逝,需要珍惜。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