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后一日

标题包含
清明后一日
老年光景转风轮,惆怅清明又一春。 飞燕双双新旧恨,长亭五五往来人。 揩磨病眼朱成碧,补接新花假像真。 要觅西江千斛水,拂衣径去洗缁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年时期时光流转如风,感慨清明节又是新的一年春天。 飞翔的双燕诉说着过去的悲伤和如今的愁绪,长亭间行人络绎不绝。 用尽全力擦拭着病眼,试图看清事实,弥补那些曾经的遗憾,让新生如花般绽放。 需要找到那能够洗净一身尘埃的西江之水,然后放下包袱,直奔而去。
去完善
释义
1. 老年光景转风轮:"风轮",比喻年光流转迅速。此句意为老年人感到时光流逝得更快。 2. 飞燕双双新旧恨:此句用"飞燕"象征离别。"新旧恨",指离别产生的新的和旧的愁绪。 3. 长亭五五往来人:"长亭"是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五五往来人"是说许多人在路上来来往往。 4. 揩磨病眼朱成碧:"病眼"表示视力不佳,"朱成碧"表示看东西模糊不清,误将红色看成绿色。 5. 要觅西江千斛水:"西江"指西江水。"千斛水"指很多水。 6. 拂衣径去洗缁尘:"拂衣",整理衣襟,表示准备离开。"洗缁尘",表示洗掉灰尘,喻指摆脱世俗的困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老年光景转风轮”开篇,抒发了岁月流转、春光易逝的感慨。紧接着,通过描绘清明节后的景象,传达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燕子双飞、长亭五五,皆是春天的生动写照,却在诗人的笔下沾染了深深的愁绪,让读者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忧伤氛围。 “揩磨病眼朱成碧”,诗人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生活中常常因疾病缠身导致判断力下降,错把红看成绿,喻示人生际遇的复杂与无常。而“补接新花假像真”则表达了在世事纷繁中,努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修补心灵的创伤,使生活重归美好。 尾联“要觅西江千斛水,拂衣径去洗缁尘”,诗人借喻江水和拂衣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寻得心灵宁静的愿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后一日》是宋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宋朝末年,即公元12世纪后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科举制度的推广使得文人墨客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方一夔作为南宋末年的一位文人,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在《清明后一日》这首诗中,方一夔通过对清明节后的景象描绘,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揭示了人们在这个特定节日里对生死的思考。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方一夔的人格魅力和诗歌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