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仟上人举进士过三十不第诗日男儿三十未有立

标题包含
仟上人举进士过三十不第诗日男儿三十未有立
春风只解吹克花,灵根古木无生芽。 玲珑拳石出万样,碧峰千仞藏烟霞。 世间百事总如此,偶然感慨还兴嗟。 上人本是龙门客,少小辞家来射策。 可怜厅物未化神,却与风鳞同点额。 当时三十未为老,急电抽身能觉早。 一投空迹二十年,留得诗肠至今好。 我始与君同业书,明琼偶纪张双鱼。 强将野鹤落樊圃,不与闲云同卷舒。 君将风袖随烟霞,我独尘缘著冠屦。 试问堂中老衲师,定风两人优劣处。 天台风路埋云根,寒岩夜啸鼪鼯群。 脱身也自不费力,未疑此心长羡君。 他年邂逅云门路,不止分君一片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洋,字元渤,号观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在科举考试中,王洋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只知吹拂花朵,古老的树木并无生机。 精致的小石头显露出万千景象,青山翠峰隐藏于烟雾和彩霞之中。 世事总是这般无常,偶尔会感到悲伤或赞叹。 曾经的少年早已离乡去科举考试,这地方的事物还未得到神的启示,就像是在鲤鱼跃龙门时遇到的考验一样。 那时你还年少并未觉得岁月漫长,急流勇退懂得把握时光。 一旦跳出红尘已有二十载,依然保有那份诗人的才情。 最初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书,光明正大地阐述观点。 有时候就像一只野鹤落入了鸟笼,无法与自由的云朵共同进退。 你追寻的是那云烟中的缥缈仙境,而我却被尘世所牵绊。 问一问庙里的师傅,我们两人到底谁更好一些? 天台的风吹散了乌云,寒冷的岩石上夜间传来野鼠的叫声。 想要脱离困境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并不怀疑内心对你的敬意和欣赏。 未来在某一天我们在云门相遇,我愿意分给你一片云。
去完善
释义
1. 春风:春天的风 2. 灵根古木:指生长多年的树木 3. 拳头石:形状像拳头的石头 4. 碧峰:绿色的山峰 5. 千仞:形容山高,这里指山峰 6. 烟霞:烟雾和霞光,这里指景色 7.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8. 龙门客:指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龙门的人 9. 厅物:即登科,指科举及第 10. 风鳞:鱼跃龙门的传说,这里比喻进士及第 11. 点额:额头上有红点的鱼,这里比喻未能及第的士子 12. 急电:快速抽身,指尽快放弃科举之路 13. 空迹:足迹,这里指游历四方 14. 诗肠:善于作诗的才能 15. 明琼:明亮的琼珠,这里指明珠 16. 张双鱼:双鲤鱼形状的笔架 17. 强将:强行让野鹤落入樊圃 18. 樊圃:樊篱,这里指世俗的社会 19. 闲云:悠闲的云彩 20. 尘缘:尘世的缘分,这里指世俗的生活 21. 冠屦:帽子和鞋子,这里指世俗的装束 22. 老衲师:指年老的僧人 23. 定风:佛教用语,指禅定 24. 天台:天台寺,位于浙江省 25. 云门:云门寺,位于浙江省 26. 他年:未来某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仟上人举进士过三十不第诗”,是诗人王洋写给好友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坚持梦想和才华的赞扬,同时也对自己事业的反思和执着追求。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可以在诗人的叙述中发现以下特点: 1. 诗的开头以自然景象切入,通过春风吹开花朵、古木无芽生长等意象,揭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不公。这种表达手法使主题更加生动且富有哲理。 2. 在描述朋友未能中进士的原因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可怜厅物未化神,却与风鳞同点额”的诗句。这里,“风鳞”指的是鲤鱼,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而“点额”则代表失望和遗憾。整句诗意味着朋友的才华未能被世人所认识,令人惋惜。 3.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支持和敬佩之情。他用“当时三十未为老,急电抽身能觉早”来表达朋友在失败面前并未气馁,及时醒悟并改变人生轨迹的勇敢态度。 4. 在描述自己的事业选择时,诗人用“我独尘缘著冠屦”来形容自己虽与朋友不同道,但依然坚守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这体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品质。 5. 最后,诗人以“试问堂中老衲师,定风两人优劣处”的设问,既表示了对朋友的尊敬,又暗示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而在尾联“他年邂逅云门路,不止分君一片云”中,诗人展望了未来重逢的美好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冬天,书生王洋正伏案执笔,心中充满感慨。此时,他的挚友仟上人已年至三十,却仍未考上进士,而这首《男儿三十未有立》便是为安慰和鼓励这位朋友所创作的。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但并非所有有才之士都能一举成名。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读书人经过长时间的奋斗,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王洋深感同情和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写道:“男儿三十未有立,古有薛包今有齐。”意指从古到今,都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直到三十岁还未能有所成就。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放弃希望,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结尾处,诗人勉励仟上人要继续坚持,并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艰辛与无奈。然而,这种情感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理想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