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上人举进士过三十不第诗日男儿三十未有立
春风只解吹克花,灵根古木无生芽。
玲珑拳石出万样,碧峰千仞藏烟霞。
世间百事总如此,偶然感慨还兴嗟。
上人本是龙门客,少小辞家来射策。
可怜厅物未化神,却与风鳞同点额。
当时三十未为老,急电抽身能觉早。
一投空迹二十年,留得诗肠至今好。
我始与君同业书,明琼偶纪张双鱼。
强将野鹤落樊圃,不与闲云同卷舒。
君将风袖随烟霞,我独尘缘著冠屦。
试问堂中老衲师,定风两人优劣处。
天台风路埋云根,寒岩夜啸鼪鼯群。
脱身也自不费力,未疑此心长羡君。
他年邂逅云门路,不止分君一片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只知吹拂花朵,古老的树木并无生机。
精致的小石头显露出万千景象,青山翠峰隐藏于烟雾和彩霞之中。
世事总是这般无常,偶尔会感到悲伤或赞叹。
曾经的少年早已离乡去科举考试,这地方的事物还未得到神的启示,就像是在鲤鱼跃龙门时遇到的考验一样。
那时你还年少并未觉得岁月漫长,急流勇退懂得把握时光。
一旦跳出红尘已有二十载,依然保有那份诗人的才情。
最初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书,光明正大地阐述观点。
有时候就像一只野鹤落入了鸟笼,无法与自由的云朵共同进退。
你追寻的是那云烟中的缥缈仙境,而我却被尘世所牵绊。
问一问庙里的师傅,我们两人到底谁更好一些?
天台的风吹散了乌云,寒冷的岩石上夜间传来野鼠的叫声。
想要脱离困境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并不怀疑内心对你的敬意和欣赏。
未来在某一天我们在云门相遇,我愿意分给你一片云。
去完善
释义
1. 春风:春天的风
2. 灵根古木:指生长多年的树木
3. 拳头石:形状像拳头的石头
4. 碧峰:绿色的山峰
5. 千仞:形容山高,这里指山峰
6. 烟霞:烟雾和霞光,这里指景色
7.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8. 龙门客:指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龙门的人
9. 厅物:即登科,指科举及第
10. 风鳞:鱼跃龙门的传说,这里比喻进士及第
11. 点额:额头上有红点的鱼,这里比喻未能及第的士子
12. 急电:快速抽身,指尽快放弃科举之路
13. 空迹:足迹,这里指游历四方
14. 诗肠:善于作诗的才能
15. 明琼:明亮的琼珠,这里指明珠
16. 张双鱼:双鲤鱼形状的笔架
17. 强将:强行让野鹤落入樊圃
18. 樊圃:樊篱,这里指世俗的社会
19. 闲云:悠闲的云彩
20. 尘缘:尘世的缘分,这里指世俗的生活
21. 冠屦:帽子和鞋子,这里指世俗的装束
22. 老衲师:指年老的僧人
23. 定风:佛教用语,指禅定
24. 天台:天台寺,位于浙江省
25. 云门:云门寺,位于浙江省
26. 他年:未来某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仟上人举进士过三十不第诗”,是诗人王洋写给好友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坚持梦想和才华的赞扬,同时也对自己事业的反思和执着追求。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可以在诗人的叙述中发现以下特点:
1. 诗的开头以自然景象切入,通过春风吹开花朵、古木无芽生长等意象,揭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不公。这种表达手法使主题更加生动且富有哲理。
2. 在描述朋友未能中进士的原因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可怜厅物未化神,却与风鳞同点额”的诗句。这里,“风鳞”指的是鲤鱼,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而“点额”则代表失望和遗憾。整句诗意味着朋友的才华未能被世人所认识,令人惋惜。
3.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支持和敬佩之情。他用“当时三十未为老,急电抽身能觉早”来表达朋友在失败面前并未气馁,及时醒悟并改变人生轨迹的勇敢态度。
4. 在描述自己的事业选择时,诗人用“我独尘缘著冠屦”来形容自己虽与朋友不同道,但依然坚守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这体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品质。
5. 最后,诗人以“试问堂中老衲师,定风两人优劣处”的设问,既表示了对朋友的尊敬,又暗示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而在尾联“他年邂逅云门路,不止分君一片云”中,诗人展望了未来重逢的美好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冬天,书生王洋正伏案执笔,心中充满感慨。此时,他的挚友仟上人已年至三十,却仍未考上进士,而这首《男儿三十未有立》便是为安慰和鼓励这位朋友所创作的。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但并非所有有才之士都能一举成名。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读书人经过长时间的奋斗,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王洋深感同情和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写道:“男儿三十未有立,古有薛包今有齐。”意指从古到今,都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直到三十岁还未能有所成就。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放弃希望,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结尾处,诗人勉励仟上人要继续坚持,并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艰辛与无奈。然而,这种情感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理想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