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唐英司理赴渝州
不用咨嗟怆别离,听吾持酒祝公词。
少年得第人谁似,纯孝于亲里共推。
姓字已通丞相梦,才名须结圣君知。
岳情要在平生允,容驷高门自有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咨嗟:叹息;感叹。
2. 怆别离:悲伤的离别。
3. 持酒:拿着酒。
4. 祝公词:祝愿别人的言辞。
5. 第:科举考试录取列名。
6. 纯孝:纯洁的孝心。
7. 于亲:对于父母。
8. 里共推:乡里共同推重。
9. 姓字:名字。
10. 通丞相梦:被丞相所知。
11. 才名:才华名声。
12. 须结:必须结交。
13. 圣君:尊贵的君主。
14. 岳情:喻指为国家效力的心愿。
15. 平生允:一生践行。
16. 容驷高门:比喻显贵的人家。
17. 自有期:有注定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赵抃送别张唐英赴任渝州的场景。首句表达了不必过于感伤离别之情,通过劝慰对方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第二句描述了作者为友人举杯送行的情景,传递出友情的重要性。接下来赞美张唐英少年的功名成就和孝道美德,为他能获得百姓认可和丞相赏识而感到自豪。诗人认为张唐英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质定能使他得到君王的认可,流露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最后两句强调张唐英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才能,相信他未来的事业发展必将如日中天,表达出诗人和张唐英之间的深深友谊和对他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50年左右),政治家、诗人赵抃为送别友人张唐英担任渝州(今重庆)司理而创作了这首《送张唐英司理赴渝州》。
当时正值宋朝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腐化,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年轻的赵抃在朝廷任职,虽官职不高,却始终以民为本,致力于改革政治弊端,关心民间疾苦。他与张唐英相识于同朝为官期间,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
这首诗表达了赵抃对张唐英即将离京赴任渝州的担忧与不舍之情。他想象着友人踏上漫漫征程,远离家乡,心中既有对朋友前景的牵挂,也有对各自命运的忧虑。诗句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