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朱公庙二首 其二
不道夫差势独夫,因持越计败全吴。
陶朱智则诚为智,欲把忠臣比得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夫差:指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吴夫差。
2. 全吴:这里指整个吴国。
3. 陶朱: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任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隐居于齐国,自称陶朱公。
4. 越计:指越国计策,具体是指范蠡献计给越王勾践的计策。
5. 独夫:指吴夫差。"独夫"在这里是对吴夫差的贬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抃对陶朱公(范蠡)的赞美。在诗中,作者将范蠡与夫差和勾践进行对比,强调了陶朱公的智慧和忠诚。
首先,作者指出范蠡不同于夫差那样的独夫,而是凭借智谋帮助越国击败了强大的吴国。这里暗示了陶朱公的智慧和谋略远胜其他庸碌之辈。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赞美陶朱公的智谋,认为他的智慧确实值得称道。同时,通过比较陶朱公和其他忠臣,作者强调了陶朱公的特殊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陶朱公庙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赵抃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998年前后,赵抃当时任成都知府期间。
这个时期正是宋朝中叶,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江南地区,富饶繁华,人民安居乐业。而赵抃所在的四川成都一带,位于长江上游,紧邻三峡和巴蜀山地,地理位置独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这一时期的成都,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富裕,文化艺术繁荣。
赵抃在任成都知府期间,积极推行仁政,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为百姓谋福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爱戴和支持。他还重视文化建设,提倡儒家教育,倡导文人士大夫要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