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州新昌石佛阁
南明石像世称奇,人说嘉州具体微。
大小何烦较吴蜀,法身无处不同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越州:中国古地名,位于浙江省北部。现为新昌县(绍兴市下辖县)。
新昌:浙江省新昌县,隶属于绍兴市。
石佛阁:具体地点已无法考证。
南明石像:指新昌县的南明山上的石刻佛像。
嘉州:四川省乐山市的古称,以拥有乐山大佛而闻名。
具体微:指雕刻技艺细致入微,仿佛真人大小。
吴蜀:指江苏、浙江一带的东吴地区和四川地区的石刻佛像。这里比喻南明石像与乐山大佛的规模差异。
法身:佛教用语,指佛像。
无处不同归:意指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佛像,都是人们信仰的象征,其精神实质是相同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赵抃对新昌石佛阁石像的赞美之情。首句“南明石像世称奇”描绘了石佛阁石像的奇特之处,吸引了世人广泛赞誉。第二句“人说嘉州具体微”中,“嘉州”指的是四川省乐山市,这里出产的石刻艺术享有盛誉,诗人在此暗指新昌石佛阁的石像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大小何烦较吴蜀,法身无处不同归”中,“吴蜀”代指我国江南和四川地区,这里是唐代石刻艺术的两大中心。诗人指出无论规模大小,这些地区的石刻艺术都是值得赞赏的,而石佛阁石像的魅力丝毫不亚于这些地方的作品。最后一句中的“法身”是指佛教中最高真理的象征,意味着石佛阁石像具有崇高的宗教意义,使人感到心灵的净化与洗礼。整首诗通过对比,强调出新昌石佛阁石像的艺术价值和宗教魅力,传达出诗人对这些石像由衷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75年左右的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赵抃的诗人,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担任工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位,但也在官场浮沉多年,饱受排挤。他一生游历四方,饱览山川美景,写下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在这首诗《登越州新昌石佛阁》中,赵抃描绘了他在游览越州新昌石佛阁时的所见所感。他登上了这座宏伟壮观的石佛阁,眺望远处的山水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代,北宋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赵抃所在的浙江地区,更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他在游览各地时,不禁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