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 其三
夜深一碧万顷,仿佛明河接天。
岸曲风篁成韵,绝胜细管危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天空一片宁静与广袤,银河仿佛与天际相连。曲折的岸边,翠竹婆娑起舞,犹如一曲悠扬的乐章,远远胜过纤细的琴弦所发出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一碧万顷:意指水天一色的景象。其中“碧”指的是湖水颜色,“万顷”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2. 明河:此处指银河。诗人用银河来比喻湖水的明亮。
3. 岸曲风篁成韵:意为湖边弯曲的竹林伴随着清风发出的声响。其中“岸曲”表示湖岸曲折蜿蜒,“风篁”是指随风摇曳的竹子。
4. 绝胜细管危弦:此句意思是湖畔美景远胜过细长的管子和拉紧的弦线所奏出的音乐。其中“绝胜”表示远远超过,“细管危弦”是古代乐器,用以表达悠扬的乐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西湖夏日的夜景观。首句“夜深一碧万顷”,形象地描绘出夜幕降临后湖面宽阔宁静的景象,月光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明亮的景色,这与诗人所写的“仿佛明河接天”相呼应,传达出夜晚湖面的宁静与美好。
诗的第二句“岸曲风篁成韵”,描述了岸边曲折的竹林在微风中发出和谐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像音乐一般美妙动听。最后的两句“绝胜细管危弦”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突显出这首诗景比用纤细的琴弦和狭窄的竹管演奏的音乐更胜一筹,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欣赏。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西湖夏日的夜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同时又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 其三》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法号参寥子)所作。释道潜生活在宋朝(960-1279年)时期,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幽脱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释道潜生活在社会精英层,并与当时著名文人苏轼等有深厚的交情。释道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不仅参与了僧侣们的宗教活动,还涉足了政治、文学等领域。他曾游历江南一带的名胜古迹,尤其是钟爱杭州的西湖美景,并多次为之赋诗。
在这一时期,南宋国力日益强大,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西湖景区经过治理和建设,逐渐成为了一个游览胜地。与此同时,佛禅文化也在民间流传广泛,许多文人士大夫对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释道潜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僧,自然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争相结交的对象。
综上所述,《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 其三》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诗句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心境,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又反映出他出世离尘的僧人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