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种野花韵诗

标题包含
次种野花韵诗
强移野卉对残春,深恐焦枯向日薰。 种止一行非贵少,髙才三寸岂超群。 既无艳色堪观赏,又乏幽香漫吐芬。 却忆故园都谢了,卖花声断几时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 他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后入朝为太学博士。金兵南侵时,他奉命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田野间的植物移植到春天的尾声,生怕它们因缺乏阳光而枯萎。只种了一行并不显得稀有,只有高不过三寸的植物也并不能鹤立鸡群。既没有美丽的花朵可供欣赏,也没有宜人的香气弥漫四周。只能回忆故乡的花儿都已经凋谢,卖花的声音已经沉寂,何时才能再次听见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种野花:种植在野外的花草。 2. 次韵:按照原作的韵脚和内容来创作。 3. 强移野卉:勉强移植到野外花卉。 4. 残春:即将结束的春季。 5. 深恐焦枯:担心花草被阳光暴晒而枯萎。 6. 向日薰:面向太阳的地方。 7. 行止:行列,指植物生长的顺序。 8. 高才三寸:这里指的是花卉的高度只有三寸左右。 9. 超群:超出其他同类植物。 10. 艳色:艳丽的花朵颜色。 11. 堪观赏:值得欣赏。 12. 幽香:淡淡的香气。 13. 漫吐芬:缓慢地散发香气。 14. 却忆故园:想起故乡的家园。 15. 都谢了:所有的花都凋谢了。 16. 卖花声:贩卖花卉的声音。 17. 断:停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野花的欣赏与怀念。首联描绘了诗人将野花移植到花园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阳光的敬畏之情。颔联则通过野花的形态特征来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强调野花虽然矮小,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颈联则通过对野花缺乏艳丽色彩和芬芳香气这一事实的陈述,进一步突显了野花的朴素之美。尾联则以故乡的花儿都已经凋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野花的描述,揭示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47年,南宋诗人洪皓创作了这首《次种野花韵诗》。这一时期正值靖康之难后,金人南下侵略,宋室南渡之际。在这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洪皓被南宋朝廷任命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进行外交谈判。 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文人,洪皓在金国期间,表现出极高的气节和忠诚,但同时也饱受金人的猜忌和迫害。他在金国的十五年里,坚持与金抗争,曾三次拒绝金人的高官厚禄,被誉为“苏武第二”。 这首诗是洪皓在金国流放期间的创作,表达了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他用野花比喻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用花香寄语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使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