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学义山
春来脉脉去轮囷,满地飞英委玉尘。
荀令香残端有意,石家锦碎更堪珍。
目成霄汉星前石,肠断骊驹掌上人。
我久飘零本憔悴,为君今日恨轮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了又悄然离去,留下满地的花瓣像玉尘般飘散。
荀令香的香气已淡却,但依然让人觉得美好;石家的织锦虽破碎,但依然是珍贵的宝物。
眼中所见是星空前的石头,心中所想是断肠的人儿。
我在外飘零已久,早已疲惫不堪,但今天为你我依然怨恨起自己的命运。
去完善
释义
《落花学义山》是一首描绘春去花落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春来脉脉去轮囷:这句写春天的到来和离去。脉脉,这里形容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轮囷,即弯曲纠结,这里用来表示春天离去时花落的景象。
2. 满地飞英委玉尘:这句描述了满地飘落的花朵如同玉石粉末一般。飞英,飞舞的花瓣;委,散落;玉尘,比喻花瓣如玉石粉末。
3. 荀令香残端有意:这句引用了古人的故事。荀令,指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荀彧;香残,喻指花落;端,开头。这句意指虽然花朵凋谢,但仍有其独特的美。
4. 石家锦碎更堪珍:这句也引用了古人的故事。石家,指西汉时期的石奋家族;锦碎,喻指落花。这句意味着虽然花朵已经凋零,但仍然具有珍贵的价值。
5. 目成霄汉星前石:这句用霄汉、星前的石头来形容美丽的花儿。目成,看中的意思;霄汉,天空;星前石,指星星前面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花儿。
6. 肠断骊驹掌上人:这句用了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花朵凋零的悲痛之情。骊驹,指离别时的马;掌上人,指亲人或心爱的人。
7. 我久飘零本憔悴:这句表达了诗人自己长久以来的漂泊不定和生活的困顿。
8. 为君今日恨轮巾:这句表达诗人因为看到落花而产生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落花学义山》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借用了古人的故事和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怀念。在诗中,晁说之以花喻人,通过描绘春花的盛开与凋谢,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如“荀令香残”和“石家锦碎”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事的回忆。
第一联“春来脉脉去轮囷,满地飞英委玉尘。”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花儿含苞待放,生机勃勃;然而转眼之间,花落满地,化为尘土。这里表达了生命短暂的感慨。
第二联“荀令香残端有意,石家锦碎更堪珍。”这里的“荀令香残”指的是东汉名士荀彧的故事,他因为不被重用而自杀。诗人用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而“石家锦碎”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形容战争的残酷。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第三联“目成霄汉星前石,肠断骊驹掌上人。”这两句诗是对古人故事的引用。“目成霄汉星前石”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情人的情景。而“肠断骊驹掌上人”则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描述的是一位男子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悲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战争的痛恨。
最后一联“我久飘零本憔悴,为君今日恨轮巾。”诗人以自己为例,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生活艰辛的感受。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花学义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创作于公元11世纪。晁说之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擅长诗词歌赋,学问渊博,政治见解独到。这首《落花学义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晁说之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国势鼎盛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然而,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如贫富差距、官场腐败等问题。晁说之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关注和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示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落花学义山》这首诗的主题是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无常。晁说之以落花为喻,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笔下,落花不再是消极的象征,而是成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落花学义山》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晁说之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