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一别京华近十年,此心无日不悠然。
嗅梅得句天然巧,把酒开怀地自偏。
铁砚不须兵十万,铜盘何用客三千。
功名自有风云会,不遇风云毋自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京都已有近十年时光,我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宁。
在赏梅时得到的天成佳句,举杯畅饮的胸怀格外宽舒。
执着于功名不必耗费心力,好的机会自然会到来。不要在没有遇到机遇时独自煎熬。
去完善
释义
1. 京华:指京城,即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
2. 心:诗人以“心”代指自己的心态和心情。
3. 无日:没有一天。
4. 悠然:形容心境闲适,无忧无虑。
5. 嗅梅得句:梅花香气扑鼻,诗人借此获得创作灵感。
6. 天然巧:指诗人的诗句自然天成,巧妙无比。
7. 把:握住。
8. 开怀:敞开胸怀,表示舒畅的心情。
9. 地自偏: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独立。
10. 铁砚:比喻勤奋刻苦的学习。
11. 不须:不需要。
12. 兵十万:形容众多的人马。这里用来夸张铁砚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铜盘:铜制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宴会时使用的餐具。
14. 何用:为什么需要。
15. 客三千:这里的“客”指的是诗人宴请的宾客。
16. 三千:形容众多的数量。这里用来夸张宴会的盛大场面。
17. 功名:功业与名声,这里主要指诗人在文学领域的成就。
18. 风云会:指遇到合适的时机和机会。
19. 毋自煎:不要自己折磨自己,要耐心等待机遇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豁达襟怀与乐观信念的古诗。起句“一别京华近十年”写出诗人在外游历,远离京城已有近十年的光景。然而他并没有感到孤独和失落,反而“此心无日不悠然”,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接下来,“嗅梅得句天然巧,把酒开怀地自偏”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两个画面:一个是品味着梅花香气的同时,灵感迸发得到美妙的诗句;另一个是畅饮美酒,独享自然之美。这两个场景都展现了诗人自在自得的心态,恰如那句诗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而在颈联中,“铁砚不须兵十万,铜盘何用客三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的态度,并不苛求功名,也不羡慕权贵。他知道真正的机遇如同风清云卷,只需等待即可。最后一句“功名自有风云会,不遇风云毋自煎”,则是强调只要有了才华,自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机遇,不必为了追求功名而过度焦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信念,表达出坦然面对人生起伏的胸襟,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华岳创作于12世纪中期,正值宋朝末年,国家内外交困之时。华岳本人以豪迈不羁的性格闻名,他的诗歌既有对国家的忧国忧民之心,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深深感慨。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已经使得民生疾苦。外患频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沉重地压在华岳的心头。他勇敢地站出来呼吁改革,反对奸臣当道,但他的言行却遭到了排挤和打击。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华岳深感个人的力量渺小,但他仍然坚定地相信正义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他的这种信念反映在他的诗中,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与激情。在这首《偶成》中,华岳借“青楼”之典,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