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夏归途
一意贪归百事忘,其如耳目触吾旁。
女桑醉日多相靡,孙竹骄风半自强。
蝼蝈无稽言语泛,蜻蜓罔念性情狂。
鸤鸠占尽世间拙,未害云为蹈大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心一意贪图回归平凡生活,其它事情都可以抛诸脑后,但我的耳朵和眼睛还是能感知到周围的世界。
我看到酒后的妇女互相嘲笑,年轻的竹子在风中茁壮成长。而那些毫无根据的话语就像蝼蛄的叫声一样泛滥,蜻蜓常常表现出放肆狂妄的样子。而丑拙的鸤鸠却占领了整个世界,但它并没有妨碍它表现出从容大度的姿态。
去完善
释义
1. "曾丰":南宋诗人,此诗是他在夏天行旅途中所作。
2. "涉夏归途":描述了夏天行走于路途的情景。
3. "一念贪归百事忘":意为心中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回家,其他的什么事情都抛诸脑后。
4. "其如耳目触吾旁":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感知到的世界只局限于他的视线范围。
5. "女桑醉日多相靡":女桑是一种植物,此处描写夏日阳光照耀下女桑和其他植物彼此依存,共同繁荣的景象。
6. "孙竹骄风半自强":孙竹也是一种植物,在暴风雨来临时,仍能傲然屹立。
7. "蝼蝈无稽言语泛":蝼蝈指蝼蛄,这里形容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泛滥。
8. "蜻蜓罔念性情狂":蜻蜒在夏天是常见的昆虫,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蜻蜓无法自控地四处飞舞的感受。
9. "鸤鸠占尽世间拙":鸤鸠是一种鸟,这句诗意思是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争夺资源,但鸤鸠却能占据一席之地,虽然看似笨拙却适应力极强。
10. "未害云为蹈大方":大意是,尽管各种生物有着不同的习性,但只要顺应自然,便能生存下来。
去完善
赏析
《涉夏归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以及感受到的田园生活。诗人以“一意贪归百事忘”开篇,表达了在归途中全然投入的心情,仿佛忘记了世间琐事。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沿途所见:炽热的太阳下,桑树依然繁茂,仿佛喝醉了酒一般;孙竹在风中摇曳,傲然挺立;蝼蛄不知疲倦地叫着,而蜻蜓则肆意飞舞。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田园画卷。
然而,诗人并未陶醉于此景之中,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小生物的缺点:蝼蛄的叫声显得无稽之谈,蜻蜓则失去了原有的谨慎。这种对比反衬出诗人清醒的认知和独立的思考。紧接着,诗人又以鸤鸠作为例子,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鸤鸠虽然笨拙,但并不影响它在大自然中生存,反而显示出它的朴实和真挚。这是一种以拙胜巧的智慧,也是一种大方的处世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归途中所见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万物的独到见解。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地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涉夏归途》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曾丰之手。此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入侵、蒙古帝国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丰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失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夏日归途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涉夏归途》这首诗中,曾丰描绘了夏日归途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溺于这种美好景象,而是通过对夏日归途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