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王宗卿答春堂

标题包含
寄题王宗卿答春堂
天德不可名,煦濡在三春。 母恩不可报,爱慕极终身。 粲粲白华士,筑堂奉其亲。 堂前种丛兰,堂后植修筠。 列卿禁武近,出牧藩条新。 起居佩慈训,平谳宣皇仁。 属怀音书遥,曷慰色笑频。 驰神越海峤,竦睇彻昏晨。 鼎钟曾足多,滫瀡良未珍。 请将蓼莪义,一为君子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德无法形容,如同春天般温暖众生。 母亲的恩情无法报答,因为我对她的爱恋伴随终身。 那位卓越的男子,建造美丽的房屋来侍奉他的双亲。 房前种植着兰花,屋后栽着高高的竹子。 他担任大臣的职位,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他的日常行为充满了慈爱,他的决策宣扬了皇帝的仁爱。 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却无法常常见面,这让他倍感痛苦。 他魂牵梦萦千里之外的海角,不分昼夜地挂念着。 荣华富贵已足够多,但亲情却更加珍贵。 让我向君子们阐述《蓼莪》诗的意义,表达我无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天德:这里指上天的道德,形容广大的爱心。 2. 煦濡:意为润泽万物。 3. 白华士:指清白高雅的人。 4. 修筠:高大的竹子。 5. 禁武:禁卫武官,这里指王宗卿在皇宫中的职务。 6. 藩条:藩国的法制。 7. 平谳:指公正断案。 8. 皇仁:皇帝的仁爱之心。 9. 属怀:挂念,惦念。 10. 曷慰:如何安慰。 11. 色笑:微笑的容颜。 12. 海峤:大海中的岛屿,这里代指远方的地方。 13. 竦睇:仰望。 14. 鼎钟:古代庙宇里的乐器,此处借指儒家的教化。 15. 滫瀡:用豆汁做的浆状食品,这里比喻人的品格。 16. 蓼莪:表示父母之恩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汝譡对亲情与孝道的高度重视。他以春日为比喻,强调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春天的阳光滋润万物生长一样无私伟大。在诗歌中,他描绘了“白华士”为奉养双亲所建的答春堂,其中堂前种植兰花,象征纯洁和高雅,而堂后则种植修竹,寓意坚韧和正直。虽然这位白华士成为了朝廷的重臣,但依然不忘感恩父母,用自己的言行来报答恩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风物的怀念。整首诗将亲情、孝道和思念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王宗卿答春堂》是南宋诗人赵汝譡在公元1169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赵汝譡在这首诗中将春天的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赵汝譡正值中年,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成绩优秀,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直到晚年,他才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复兴,士人更加注重气节和品德。赵汝譡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还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社会问题。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