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相思
十访九不见,甚于菖蒲花。可怜云中月,今夜堕我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次探访有九次未得相见,犹如石菖蒲之花难得一遇。幸运的是今晚在云端之上那明亮的月光,终于降临到我的家中。
去完善
释义
1. 施肩吾:字希圣,杭州人,唐代著名文人,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后隐居洪州西山,从事文学创作,尤以诗歌见长。
2. 十访九不见:意指多次去访问某人但都没见到,这里借指对恋人的热烈追求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3. 甚于菖蒲花:这里的“菖蒲花”指的是一种常绿草本植物,其花为紫红色,花期较短。这句诗是说比菖蒲花的开花时间还短,即形容见不到恋人。
4. 可怜:表示怜爱或哀怜。
5. 云中月:古人用月亮代表自己的恋人或者远方的亲人,这里是作者将自己的恋人比作“云中月”,表达对恋人的美好想象和无尽的期盼。
6. 堕落:这里指云中的月亮落到我的家中,有比喻的意思,喻指终能与恋人团聚。
去完善
赏析
《古相思》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十访九不见”的描述,表达出对思念之人的无尽追求和失望之情。接下来的“甚于菖蒲花”则进一步强调这种情感的浓烈与执着。而“可怜云中月,今夜堕我家”则是诗人在失落中突然萌生的一线希望,他盼望着那高洁如云的月亮,能在今夜降临到他的家中,象征着他所渴望的人的到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和复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相思》是唐朝诗人施肩吾所作的一首思乡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时期,约公元85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
诗人施肩吾自幼才华横溢,曾在朝为官,但因官场黑暗、壮志难酬,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深感到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唐朝晚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挫折,感到理想难以实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施肩吾的诗情感真切,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遥远故土的深情厚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