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折柳枝

标题包含
折柳枝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路边看到春天的杨柳树,每一次折断都是新的开始。今年的杨柳和去年的地方一样,但它无法把去年的离别之人带回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伤见:伤心地见到。 2. 一重折尽一重新:指一次又一次地折断柳枝。 3. 今年还折去年处:今年的折柳地点和去年相同。 4. 不送去年离别人:不再送别去年的离别之人。
去完善
赏析
《折柳枝》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伤见路边杨柳春”开篇,表达了在春天看到路边杨柳时的伤感之情。紧接着,他通过“一重折尽一重新”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不断折柳枝的行为,以此传达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 “今年还折去年处”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自己再次折柳的情景。这里既有物是人非之感,也暗含着对过去离别场景的回忆。而最后一句“不送去年离别人”则表明,尽管年年此时都重复着折柳的举动,但已不再是当初送别亲人的那个时刻了。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不断折取以及同一地点的重复描写,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哀伤和对过去的怀念。此外,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深感同情和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柳枝》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0年左右的唐代。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稳定,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特别是宦官权力逐渐扩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兴起,使得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一时期的诗人施肩吾,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曾是乡试的解元,后来却放弃了科举之路,转而投身军旅,并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在军中历练多年后,他又回到故乡务农,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社会的各个层面有着深刻的了解,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折柳枝》这首诗歌正是施肩吾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柳树为象征,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既是对亲朋好友的眷恋,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诗中,他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和特点,传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以及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